对蔡婆婆的采访比想象中结束的要快很多,苏澈原以为在这里可以找到他一直期盼的那种有关人性的东西,却没想到蔡婆婆那种独有的信念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甚至都不可能与人分享。
她虽然反复的强调着自己这许多年来一直活在“幸存的煎熬”中,但苏澈看得出,能够支撑一个女人守望丈夫六十多年的远不止“煎熬”,因为纯粹的痛苦会将一个人彻底逼疯,唯有希望才是让人强大的东西。
在采访的最后,苏澈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段话。
“或许她的每一天都因为她的幸存而煎熬着,可希望却仍是支撑她走过孤独岁月的最强大的力量,希望是美好,甚至可能是人间至善!”
这段话的最后一部分引用了《肖申克救赎》的经典台词。
当大部分人被高墙改造,从一开始的憎恨、厌恶到后来的迷茫、无望,再到最终的依赖和离不开它的时候,《肖申克救赎》中的男主却一直期待着重获自由,正是这种希望让他默默承受了许多年,让他有力量爬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充满污秽的下水道,并重获自由!
……
在岛上待了一天,又跟着学弟刘梦岩去拜访了一下他家的老爷爷后,苏澈又踏上了寻人之路,不过这一次他不需要驾船出海,更不需要翻山越岭,他订了三天的后机票,将乘飞机前往莫斯科,在那里他将要采访一位已经年过七十的老人——李爱年。
李爱年老人是一位知名作家,只可惜,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犯了“很低级”的错误,国内社会的作家环境从此再无他的容身之所,无奈,他只好举家迁往莫斯科,去寻找他在莫斯科的亲哥哥落脚。
自此后,李老就在莫斯科住下了,这一住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来,李老几乎每天都会在国内的各大媒体平台上发表作品,但从无例外,他的作品都会很快遭到一大群人的抨击,似乎人们永远都无法原谅他在十三年前“犯的错”,包括苏澈。
当时虽然他还小,却也大概听说了李爱年写的东西犯了国人的忌讳,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了人们虚伪的善良,并说所有这一切善意的举动都不过是出于为社会整体付出的一种的盲目。
而为了证明他说的是对的,他还例举了很多实证。
只可惜,在那个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时代,他的这种思想实在太过偏激,不但与社会大风向相背离,甚至还公开与国内各大作家社区在媒体平台上对骂。
以一敌众的勇气固然可贵,但结果是悲惨的。
他的所有文章都被下架不说,他本人也被“赶出了”故土,如今只能在异国他乡靠着亲人的“施舍”过活。
苏澈把李爱年作为自己的采访对象之一时也犹豫了很久,他也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但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因为他很想知道李爱年老人当初为什么要发出那样的“不合群”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