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买来的粮食种子和蔬菜种子种下去。
她种东西是分块种的,把同一个品种种在一小块区域里。
在一块小木板上拿刀刻上字,标注上植物的名字插在地头做区分。
拿本子记录下植物每天的生长数据,有点像试验田的感觉。
她还自挖了沟渠种了半亩水稻,这里不是盐碱地,精心伺候下产量应该不会差。
南渔村给知青们分的盐碱地还有三亩多没人种。
楚梦恬观察了一下别的知青们种的东西,大部分是菠菜、南瓜、青菜、大蒜等蔬菜。
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大麦、水稻。
姜少锋说水稻产量很低,但不种就没得吃,知青们还是多少会种一些,吃不完的蔬菜知青们会拿到县城供销社去卖。
那边会便宜收购,可以多少换点钱用。
楚梦恬在书上翻了翻,找到适合在盐碱地生存的农作物。
决定在剩下的三亩地里一半种红薯,一半种玉米。
楚梦恬到供销社买了几十斤红薯,泡在水里催芽育苗。
一个红薯种等它长出红薯藤,就可以剪出很多棵小红薯苗。
但育苗比较慢,至少要半个月。
楚梦恬把玉米种子先在水里泡了一天,又把泡好的种子倒进编织袋里和草木灰拌匀。
播种的时候,种子上裹了一层草木灰,多少算是增加点营养吧。
抬头看看没有太阳灰蒙蒙的天空,楚梦恬决定今天上午先把玉米种上。
她戴着草帽穿着破衣服骑着自行车扛着锄头,避开卫生室直接去了田里,已经有几个知青正在各自的田里拔草。
知青们自从下乡后,早就抛弃了往日的矫情,他们大多数家庭条件并不好,也不被家里人所重视,所以早就学会了自力更生、独立自强。
不干活就没饭吃,只有田里粮食蔬菜长的好,他们才能养活自己。
还有几个没来的知青提着桶去赶海了。
早晨,大家都趁着凉爽还没那么热,都抓紧时间干着手里的农活。
没人发现旁边田里那个一身村姑打扮的人是楚梦恬。
直到李青霞和白红梅累的腰酸背痛想直起身子休息一下,在擦汗的空间才有时间去注意周边的事物。
白红梅无意间扫了一眼楚梦恬的方向,拉着李青霞的胳膊说:“哎哎,李姐你看那是谁呀?好像不认识诶,她是不是走错地了?”
李青霞把手搭在额头,往远处仔细瞅了瞅,“好像是姜医生那个京城来的对象。”
白红梅眯起眼又看了看:“咦,看个头还真是她。”
整个县城也没哪个姑娘长的有楚梦恬高,所以见过她的人只看身高就能把她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