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梦恬耐心地教了几遍,呆萌的女儿还是没学会。
又过了几天,女儿也会喊妈妈了,儿子这时已经学会了喊“爸爸”。
男人高兴地抱着儿子转了两圈,不时地举高高,逗的儿子咯咯直笑。
少锋夸他:“儿子,好棒!”
阳阳又喊了一声:“巴~巴”
“哎,乖儿子!”
看到女儿在旁边急的挥舞着小手也要爸爸抱抱,姜少锋一个胳膊抱着一个娃,笑着逗女儿:“珠珠喊爸爸。”
女儿揪了一把爸爸的耳朵,小奶音喊道:“嘛~”
姜少锋纠正:“爸——爸。”
“嘛~嘛”
“爸——爸。”
“嘛~嘛”
……
一旁的楚梦恬笑弯了腰。
姜少锋:……
心累,还是算了。
………
经过一年多的扩大发展,南渔村最初的豆芽坊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工厂,里面员工三十多人,都是本村识了字的村民。
全县最穷的南渔村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好多小姑娘都想嫁过来,希望能在工厂谋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现在的工厂不但生产黄豆芽、绿豆芽,还有营养丰富的花生芽和豌豆芽。
楚梦恬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平菇室内培植技术。
这本书是从港城买来的,这个技术也贡献给了南渔村,陈建国笑的牙不见眼,逮着姜少锋好好夸了一番,还割了二斤肉提了一只鸡专程送过来表达感谢。
南渔村在去年年底已经被公社评为了“先进村”。
他们村子再也不是吊末尾挨批评的那个了。
村长决定今年年底建一个村小学,让村里每个孩子都能读书识字。
书上面还有一个香菇室内培植技术,两个虽同为菌菇,但栽培技术区别很大。
香菇培植技术则让小舅交给了大舅爷,让他找他村长女婿商量吧,山围村多了一个赚钱门路,也能改善一下村民的生活条件。
之所以让小舅去跑腿,也是希望村子富裕了,别忘了小舅这个提供技术的恩人,村里也能多照顾一下阿婆和小舅。
有了香菇来源,村子里有钱以后可以研究香菇酱,开办厂子搞加工生产,方子也写出来给了大舅爷。
至于他们怎么决定就不是楚梦恬该操心的事了。
南渔村这边还在附近几个村子大量收购红薯加工成红薯粉条、红薯粉皮,卖给县城那些大工厂的食堂里,生意很是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