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垏明来了?
唐基和虞啸卿不禁神色一变,显得敬重,立刻整理着装随同秦宇迎接,包括铁三角也是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眼。
杜垏明,国府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常大队长的嫡系、心腹!
作为跟陈旅长一样,同是黄埔一期生的他,也曾参与当年东征讨伐陈炯名的战争,并在中崭露头角,后历任黄埔教导团副团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泱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还曾在教导师担任许多要职,更参与过北伐、长城抗战、淞沪会战等。
时至当下,杜垏明作为第五军的军长,也是第一批到滇缅边境的将领。
而且,还是常队长当初点名让他参与到滇缅作战的。
表面是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来辅佐秦宇,打好这一仗,可实际上却是让杜垏明充当他的眼睛,盯着秦宇,防止他把十万国军给带偏。
除了杜垏明,在这次滇缅将领名单里,还有许多将领都充当着这样的角色。
可殊不知,就算常队长不派他来,秦宇也是准备点杜垏明的将的。
因为,杜垏明这个人有缺点,也有着让秦宇欣赏的优点,简单而言,是个值得培养和发展的人才!
他的缺点,也跟国府大多数将领一样,是通病,那就是魄力不够,总束缚于国府的条条框框,做起事来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杜垏明。
要说这是他的性格,也不完全是,很大原因还要归结于常大队长那该死的控制欲,容不得半点以下克上,哪怕对方做得对,只要驳了他的面子,不论功过,都将打入失信的黑名单!
而杜垏明的最后一战,就是后期的徐蚌会战,也就是淮海战役。
那时的杜垏明,可谓是意气风发,人生巅峰,任徐州剿总副司令,统帅三十多万大军,同年还参与到了辽沈战役中,三大战役,他便参加了两场。
那时的国府,就将领而言,当真是遍地开花,诸如邱青泉、廖耀相、黄柏涛、李迷之流,你要说是庸才,能做到这些人高度的,哪一个是泛泛之辈?
但你要说是人才,瞧瞧这些人的结局又很无语。
长腿将军邱青泉被击毙,李迷逃跑,杜垏明也获得了功德林录取通知书……
并且,他在徐州,徐州败,他去东北,锦州又失守,好像他就是个倒霉蛋,走到哪里哪里败,而且败得是一塌糊涂。
在亮剑里,李云龙的口气,仿佛杜垏明的数十万大军都是摆设,甚至抓俘虏都抓不过来。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秦宇看来,正是因为几场大战役中,国府将领一个个心高气傲,彼此都看不惯,指挥系统又很混乱,分工不明,再加上对彼此不够团结信任,这才导致打得乱成了一锅粥,再碰上粟、林这样的将帅之才,可不就败的一塌涂地,稀里糊涂,莫名其妙?
但在这些混乱中,杜垏明却是少有能看清战局本质,有着大局观,始终保持冷静头脑,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在线的全料王。
可惜还是常大队长的锅,对下面人的一些建议油盐不进,搞骚操作如同基操,明面上委以杜垏明重任,可又做不到充分信任的放权和采纳建议,包括卫力煌当时也已被常队长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