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耗费的时间不长,但在游园里的众人却感觉好似过了几十年,尤其是李弘之,若不是下人送上了一碗水和不知名的药丸让他服下,此时早就气得昏厥了。
“听我的,这样写......”赵桓附在冯媛耳边悄声道。
闻言冯媛笔下如风,很快便写完一首诗,她拿起纸冲李弘之扬了扬,谁料他却不愿上前念诗,见状,李清只好上前,向游园的众人大声朗诵赵桓的诗作: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王非我意,但愿四海平。”
这诗是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写,赵桓抄了过来,并加以小小的改动,虽坏了韵脚,但不论是此诗的上半还是下半,都比李弘之的那首强过不少。
“封王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李清念完整首诗后,又再重复喃喃了数遍这最后一句,游园内的众人也皆是如此,看他们不住地摇头晃脑,便知道赵桓的诗已经彻底折服了他们。
“你不是说不会作诗吗?”冯媛小声问道,眼见众人皆沉醉于赵桓的诗,她的眼神中也满是兴奋。
“哼哼,我会的还多着呢!”赵桓笑着点了点冯媛的小琼鼻。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李弘之气得浑身发抖,手指赵桓张嘴一时却发不出声音来。
“怎么,李公子也觉得此诗不错?那看来是本王赢了,请李公子自罚三杯吧!”赵桓冷笑道。
一名下人端来酒,李弘之扭头看了看四周参加游园的人,其中称赞赵桓诗作的早已过了半数,他输得很彻底。
“在下,愿赌服输!”李弘之捏着鼻子将三碗酒一饮而尽,似是觉得有些燥热,他竟不顾周围还有女子,竟然解下上半身的衣衫,赤着上身。
“弘之!”李清忙上前,想替自家弟弟遮掩。
“起开!”李弘之一把推开姐姐,对赵桓道,“殿下此诗虽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却得不到在下的认可!”
“你的认可很重要么?”
“你......”
“你什么你,要称殿下!”
“好,殿下!”李弘之强压下心头的无名火,“此事杀伐气过重,恕在下认为,写出此诗算不的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