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你放心不是什么让人眼红的差事,再说了当初父皇病重时可是将国政都交给你处理的,谈何应付不来?”赵桓示意韩玉儿莫要忧心,“还记得我之前让皇城司在应天发行的报纸么?”
“怎么会不记得,每一期皇城司都会送一份到我这儿来。说起来还得多谢桓哥哥了,能想出这么个法子来,虽深居后宫,但靠着报纸也能一窥应天外面的景色。”
“光看外面景色可不够!最近报纸新开了一个文学板块,有一个负责审核我大周士子写的诗词歌赋的差事,我想着你应该对此感兴趣,若是愿意我命人便让皇城司送一些过来,由你审核过后才能在报纸上登出,如何?”
韩玉儿一听如此新奇的差事,而且能看一看大周士子写的诗词,对此十分感兴趣,起身盈盈一拜,略带几分俏皮道,“但凭吴王殿下驱使。”
“真任凭我驱使?”赵桓哈哈一笑,“那正好,本王乏了,伺候我安歇吧。”
韩玉儿闻言俏脸一红,不过对此她也带着几分期待,于是任由赵桓将她抱到床榻上,一时间寝宫内春意满满,让人不敢窥视。
......
九月初三,这天是礼部敲定的为吴王之女册封的吉日。
为此整个吴王府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就连整个朝廷都将目光集中在了吴王府内这名不足三岁的幼童身上。
按理说,一个女孩又不是嫡出不会有这么大动静,但整个赵周宗室,除了先前妖后和蔡崇德诞下的孽种,在二十多年无一所出,因此朝野上下极为重视。
而今日的主角,金城郡主赵灿虽只有两岁多,但也难得展示出了一个郡主的风范,在柳太后怀里不哭也不闹,一张小脸漠然地看着往来拜会的宾客。
“到底是宗室血脉,果真是沉稳无比,气度不凡呐!”
听着这声声夸赞,赵桓只是无奈笑笑,他知道自己这女儿随她娘,性格胆小,今日不哭不闹怕是没见过这么多人,没见过这般热闹的场面,一时间被吓傻了。
“该让冯媛多带带这个孩子,不然像她亲娘那般性子可不行!”赵桓小声嘀咕道。
赵灿的生母是弄玉,本来侍奉柳太后起居,后来成了赵桓的侧室,因为身份低微,在家中一直极为谨慎,哪怕是有柳太后为其撑腰,也从没有因此恃宠而骄。
正想着,赵桓身后突然闪出一人,是何健来报,“殿下,人都到齐了,就在偏院!”
“来得这么快,正巧本王要会会他们,走,前面带路!”
穿过一众前来庆贺的宾客,赵桓在何健的指引下来到王府的一处偏院,屋内此时坐满了人,吵吵嚷嚷的。
赵桓深吸口气,推门而入,方才脸上凝重的表情也换成一副笑脸,“哟,诸位叔伯来了,今日是小女册封大典,往来宾客众多,而且方才皇后又来了,一时间慢待了诸位还请见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