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 > 第103章 内乱

第103章 内乱(1 / 2)

 推荐阅读: 末世房车之捡崽就变强 卷王夫妻今天也在互演情深 玄幻:我,天命持剑人! 让你扮演通缉犯,你上全球赏金榜 当超凡降临于世 HP暖阳送霜 就算被病娇缠上,也要勇敢摆烂 徒儿,下山祸害你师娘去吧 摊牌后,高冷前妻后悔了 我,合欢仙体,开局女帝求亲
最新网址:hbcjlp.com

响鼓不用重锤,能够做到一方布政使的自然不可能是蠢人,朱高燧只是三言两语的提点他就能心领神会。

冯道安在回去的时候由内到外都感觉到浑身都是热的,除了是因为这煤炉以外,还有就是朱高燧给他画的大饼实在太诱人了。

虽然朱高燧没有明说,但是他也听出了弦外音,只要自己能够配合把煤和铁这两样事情做好,赵王就会举荐自己平调成为六部尚书乃至升入内阁都有可能。

“老三,这冯道安是汉王保举的人!”

晋王朱济熺暗示了一声,如今他们两个算是一条船上的人,在晋王看来如果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当然要保举自己的人,这冯道安虽重要可也不是没有人能替代他。

“我对当皇帝没什么兴趣,所以他是谁的人我倒是不在乎。”

“由你吧。”

朱济熺有些失望,毕竟在朱棣三子中他与朱高燧关系最为亲近。

“太原的富户有多少?”朱高燧问道。

“太原是山西第一大城人口百万,富户商贾不在少数,这煤炉四贯的价格虽然贵,但一户人家能买三五个的很多,整个太原城恐怕能卖上万个!”晋王说道。

“上万个煤炉,每天就是消耗五斤,一个冬天下来消耗的煤炭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你现在还担心你挖出来的煤没有地方卖吗?”

晋王的嘴上带着得意的笑,这朱老三是聪明人,自己跟着他怎么可能亏钱。

“其他地方的流民也都聚到了西山,有些人不管怎么样都留不下,我听你的一人给了五百文遣散,剩下还剩下两万五千多人想等到明年开春再回去。”

“随他们去吧,强扭的瓜不甜。”

晋王倒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全留下来,每月单单是吃喝拉撒就要花上数万贯宝钞。

这个深秋每个人都闲不下来,如今的西山到处都是工地如火如荼,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一排排的砖瓦房在西山不远处的平地上拔地而起,这种朱红色的房子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别有一番风味。

朱高燧刚来到西山,就看到两三个不大的孩子正在还没有建好的屋顶上玩闹。

“那谁家的崽子,这要是掉下来怎么办。”朱高燧怒喝道。

“王爷,这是孙四狗家的,这几天天天上房谁也管不住啊。”

“告诉孙四狗这崽子该揍了,就说我说的,你们各家也不要光顾着赚钱,干活的时候看好自家崽子。”

如今的三四岁的孩子什么活儿都干不了,家里的大人都在忙,一不留神顺着梯子就上了房。

地上到处都是碎砖头还没来得及打扫,这要是掉下来基本没救。

“知道了王爷。”

一开始这些流民来到西山的时候还很惶恐,那些衙门的对他们动辄打骂,严重一些的还会用刑。

但慢慢他们才发现这位大明一字亲王似乎和那些衙门的人不太一样,和颜悦色对每个人都很客气,有时候在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这位王爷也会亲自上手。

这位赵王说的头头是道,但帮起忙来属于典型的越帮越忙,干的活都很粗糙,大多数时候王爷做过的都得返工。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赵王的尊重,一段时间的接触下来,这些人对朱高燧也没有了太多的畏惧,有闲下来还能聊上几句。

北方的天气转凉,南方的天气变化却并不是很明显,但南京处于南北交界毗邻长江,这里温度的变化还是有些明显。

往日的这个时间,太子爷和夏原吉等人都会在暖隔里办差,批阅各省送来的公文,有些他们自己商议后就能拿主意,有一些则需要上报皇帝。

但今天太子爷和六部的人都围着一个炉子,七言八语的议论着。

“太子爷,确实没有炭盆的异味了。”

“居然还能热水!”

皇帝穿着皮弁服路过六部,正好听到里面议论纷纷,抬腿便迈进了公事房,王耳朵刚想通禀却被皇帝阻止。

“这么热闹,在聊什么呢,朕也听一耳朵。”

众人听到皇帝的声音纷纷转身行礼。

“臣等见过陛下。”

“免了免了,这是何物?”

朱棣也看见了这些六部的侍郎尚书们都围拢着一个铁炉子,里面燃着火。朱棣拿起一旁的铁钩子在炉子里挑了一下,煤炭翻上来的火焰似乎更旺了一些。

“皇上,这是冯道安刚从山西送来的,说是赵王爷为了让北方的百姓冬天好过一些打造的煤炉。”

“让那小子不要胡来,烧炭取暖一不留神可容易死人。”朱棣说道。

“皇上您看这里…”

太子笑着指了指烟囱。

“老三说煤炭燃烧会出现一种有毒的气味,短时间没什么危害但若就久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窒息,这煤炉比炭盆多了一个功能,就是将这种气体透过烟囱散出去,这样既能取暖又安全。”

“这煤炉今日刚送到户部,正准备明日早朝进献给陛下。”夏原吉也说道。

听到是老三的杰作,朱棣的脸上多了一些笑意。

“这东西看来是个宝贝,南京毗邻长江不比苏州扬州,到底也是冷了一些,六部的衙门都多备一些。”

“好了,你们都下去办差去吧。”

太子爷让那些无关紧要的官员离开,皇帝所在的地方官阶不够的人是需要退下的。

皇帝到了公事房也来了兴趣,索性就搬了一把椅子坐在煤炉旁边。

“这几天有关于山西和赵王的折子吗?”朱棣问道。

“皇上,这是冯道安的折子,上面说山西有煤铁之利,又距离边塞很近,若在太原开设蒸汽营造局,可使得拖拉机快速装备边塞替代冗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棣上下扫了几眼就扔到了一边。

“一看就是老三撺掇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