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朕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好汉,叱咤疆场意气风发几十年的塞王!”
太子和群臣都很能干,而自己的才干却得不到施展,朱棣在朝堂上自己都觉得有些憋屈。
“您当年是塞王,但如今是皇上,万金之躯万万不能再亲临险地。”就算是皇帝的死忠淇国公都反对。
在御驾亲征这件事上,文武双方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坚决反对。
“如今的瓦剌与鞑靼两败俱伤,何须陛下亲自统兵,只要指派一经验老道的武将前往定能大胜还朝。”
见到没有人赞同自己,朱棣也只能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丘福听命。”
“臣在!”
丘福直接跪在了地上,建功立业的时候又要来了。
“朕命你即刻启程,统兵十万讨伐鬼力赤。”
“皇上,儿臣也愿与淇国公同往。”朱高燧急忙自荐道。
“如今南兵北调还需要汉王爷来主持,安南已经开战,您此刻不宜轻动啊。”
杨士奇用安南当做由头阻止汉王带兵,其实心中也存了其他心思,那就是保证太子的地位不受影响。
皇帝听完也点了点头。
“杨士奇说的没错,老二你就留在南京吧。”
朱高煦有些不忿,但却也不能违背皇帝的旨意。
朱高燧离开山西直奔山东而去,他当然不知道这种在他看来有些垃圾的火枪已经被皇帝视为了国之重器,还派兵驻守保护了起来。
他也不知道皇帝对他起过疑心,好在他自己不贪权果断放手。
在离开的路上朱高燧还在奇怪,因为毗邻边塞,每年秋冬两季是山西山东最不太平的季节。
每逢这两季都是游牧民族最难熬的时间,牛羊冻死牧草干枯,因此漠北的鞑靼瓦剌都会南下攻城掠地打草谷,可今年却格外的太平。
朱高燧还在奇怪是怎么回事,刘勉将漠北的事情这才告诉了他。
“鞑靼和瓦剌内讧?为什么不趁他病要他命?”
本以为看起来文弱的朱高燧会与太子一样选择反对战争,没想到朱高燧听完眼直泛光。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太子爷和一班大臣都说要先稳固国本,瓦剌鞑靼实力太强不宜现在硬碰硬。”刘勉说道。
“旁的我不敢说,赚钱这件事我在行。只要大军想要出征,耗费的钱粮我来想办法,就算是我卖房卖地也要让大明的军队打到天边去。”
朱高燧神情兴奋十足的一个好战分子,明朝是汉人王朝最后一个有实力开疆拓土的朝代,迷人而且可爱的老祖宗好战,他当然要全力支持。
炼铁挖煤搞工业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从世界地图上狠狠地咬下大大的一片,哪怕将来真的有一个败家子,也能多败几年。
“鞑靼杀了我大明的使臣,北镇抚司衙门传来的秘信中说,淇国公已经领命准备出征。”
“太好了。”
鞑靼和瓦剌两个部落的疆土加起来比起大明都小不了太多,从外蒙一直到蔓延到了西伯利亚。
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泊这个时候还不叫贝加尔湖,而是名为北海。
朱高燧现在脑子里想的都是,一定要让大明在北部拥有一个可以直入北冰洋的出海口,堂堂华夏三面环海岂不威风?
“为什么不是皇帝御驾亲征?”
在朱高燧印象里,他老子好像五征漠北,难不成因为他的出现历史再一次出现了变化?
“陛下也想御驾亲征,但满朝俱是反对声。”
“安南现在什么情况了。”
“已经与占婆打起来了。”
安南的胡汉苍被他们满朝文武拍马屁拍的飘到了天上,加上胡季氂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胡汉苍刚返回安南以后便兴兵备战,大明西南这个新年过得格外热闹。
“打起来了,打起来好啊!”
什么工业革命,什么煤铁暴利,纵观古今最赚钱的永远是掠夺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