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自然忘不了种在上林苑的那些宝贝,皇帝也隔三差五就去视察,看到草叶上有虫子甚至还用手捏出来。
内务府的宫人见到皇帝如此重视他们自然也不敢怠怠,整日各种草木灰土肥精心照料。
去年秋收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皇帝皇后更是亲自赤膊上阵。
朱高燧献种时曾说亩产二十石,惹来了满朝文武的取笑,可当皇帝将一株株蔫了的土豆苗拔起时,一株上少的结的两三个,而多的结的五六个!
一亩地的产量堆成了一座小山,称重后才发现,赵王爷所说的二十石产量都保守了,整整二十六石。
朱高燧当时正在山西,而杨士奇却在场亲眼见证了这一幕奇观。
那些圆滚滚的土豆,比起天下任何珠宝都更加迷人,这是能饱天下的良种,这是盛世的前奏!
不止文武群臣失态,永乐皇帝,一个抄家灭族都不眨眼心硬如磐石的人,更是坐在那些已经枯黄的秧苗中一边笑一边落泪。
皇帝对于自己身边的大臣从来都很大方,赏官,赏地,赏金银,这一次虽然也给心腹朝臣赏赐了一些,但吝啬的很,杨士奇也就只有三斤而已。
品尝了一枚,软糯香甜,炖入肉中味道更是天下奇香!
剩下的便将这些存入库中当成了种粮,命令大军严加看守,其防范程度比起兵仗局,比起皇帝皇后的寝宫还要严密。
“有良种,有良田,山东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为富饶之地。”
朱高燧松了一口气,如今的他在济南只剩下最后一件事,那就是等朝廷罢官夺职的旨意。
就算罢免了他,也已经更改不了如今山东分地的趋势,旨意一到也就是返回南京的时候了。
只是意外比意料快了一步,廷寄还没有收到,却先收到了边关告急文书!
“宣府被围大兵压境,随时都有可能破城!”
当杨士奇和朱高燧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两人都有些难以置信,淇国公丘福率领十万大军就是从宣府北上的。
可边报有误的概率实在太小,宣府所处的位置又极其重要,边墙与居庸关相连,乃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
“这该怎么办。”
“这宣府南屏顺天,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是边陲重地,一旦失守鞑靼可南下长驱直入山东!”杨士奇说道。
“一定要守住宣府!”
自己好不容易才让土制变法在山东推广开,如果这个时候鞑靼南下,山东转眼又将是一场浩劫,他辛苦努力都将化作泡影。
“如今宣府大将精锐尽随淇国公入了草原,山东卫所军也所剩不多,王爷,您把手里的两千五军营将士交给我,我去守住宣府!”杨士奇主动请缨。
“不行,只有你能留在济南完成土制变法。”
朱高燧很清楚,朝廷罢官夺职的文书正在路上,自己即便留在济南也无济于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杨士奇说道。
“这都什么时候了谁也不要争,趁我还拥有山东山西两地决策权,你现在就派快马前往山西太原,让大通冶把造好的火器全部运至宣府,有那些火器借助宣府坚城我应该能守得住。”
下达了命令以后,朱高燧整军,带着丘福留给他的两千五军营奔赴宣府。
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京中三大营五军营是其中的王牌,战力在这个时代可以称得上举世无双。
杨士奇也片刻不敢耽搁,陈文运去信朝廷通报边关危机,而他去信山西调集火器。
屋漏偏逢连夜雨,朱高燧刚刚率领大军离开,负责传达皇帝旨意的黄门太监便已经抵达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