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乘西燕东返而进驻长安,不久称帝。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力量支持下继续与姚苌作战,姚苌一度处于不利形势,但终大败苻登,渐处优势,但在消灭前秦势力前去世,至其子姚兴即位后才完全消灭前秦势力。
张宾(?—322年),字孟孙,十六国时期后赵赵郡南和(今邢台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一说邢台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着名谋士和政治家。
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张宾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
他死后,后赵追封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载其“算无遗策、机无虚发”,为五胡十六国第一流的谋士。
后赵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334年-349年在位。333年石勒驾崩,由太子石弘继承。第二年,石虎废杀石弘,自称为居摄赵天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北郊)。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又对百姓施行暴政,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不过他厚待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佛图澄,客观上对当时佛教的传播有一定贡献。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石勒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