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张居正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但是太过于自负,最后一死改革就墙倒众人推了。
房玄龄—谋定如山,治国良相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出身清河房氏。善诗能文,博览经史。
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
房玄龄执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
寇准—刚正不阿,礼贤下士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寇准,任北宋真宗宰相时,主张宋真宗亲征抗辽,在“澶渊之役”中战功卓越。为人刚正不阿,礼贤下士。
但是因为寇准太过正直,不趋炎附势,敢直言进谏,故被排挤陷害,而致两度罢相,后贬为雷州司户参军,最后客死他乡。
王安石—王佐之才,改革名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宋神宗时期出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一上任就推行改革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这些新法对老百姓有利,却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死扛到底,最终神宗心神动摇,新法被废除。
魏征—性格刚直,千古谏臣
魏徵,字玄成。汉族,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也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诫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
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唐太宗有魏征,成就了天下盛世—贞观之治,难怪魏征一死,太宗大发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
耶律楚材—北国卧龙,呕心沥血
耶律楚材,字晋卿,汉化契丹族人,号玉泉老人,号湛然居士,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
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时,成吉思汗收耶律楚材为臣。耶律楚材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宰相)十四年之久。
他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对屠杀生命,保护百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