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夏朝君主篇(2)
社会
按照古书记载,在尧和舜的时代曾经发生大洪水,尧帝派禹的父亲鲧治水,但没有成效,鲧被处死;舜帝则继续任命禹治水,结果禹不仅治理了水患,还开辟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陆路与水路交通网,划出了九州行政区。
除了疏导,大禹治水还采取了“高高下下”和“钟水丰物”两种办法。所谓“高高下下”指的是疏通河道所挖出来的淤泥,用来堆积在河岸,使其成为人们的屏障;所谓“钟水丰物”指的是有些小水很难汇入大河,就让它聚集成为湖泊、池塘或沼泽,人们可以在里面养鱼虾或养鸡鸭。此外,大禹还帮助人们选取不受水害、适宜居住的地方安家,并且在神州大地上修了一些道路,既方便人们出行,也方便人们耕作。
通过系统科学、缜密周全的方法,大禹不仅控制了水患,而且化害为利,造福了民生,他也因此成了万世景仰的治水英雄,依然在纪念他。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阳翟(今HEN省禹州市)人,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启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但同时,夏启也“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
关于禹传启的传说,文献中的记载是很不一致的,但都反映出“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变,亦是军事民主选举制(禅让制)向君主世袭制的转化。这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在启死后还继续进行。
本名
姒启
别名
启、夏启、帝启、夏后启
所处时代
夏朝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