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商朝君主篇(9)
庚丁(生年不详一前1147)姓子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史记》、《竹书纪年》作庚丁[1],祖甲的儿子,廪辛的弟弟。廪辛死后继位。《史记·殷本纪》云:“帝廪辛崩,弟庚丁立,是为帝庚丁。”[2]
本名
子嚣
别名
庚丁、康丁
所处时代
商朝
民族族群
商族
出生地
殷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147年
主要成就
商朝君主,平定羌方
人物生平
庚丁在位期间,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戍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庚丁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戍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对羝方、旨方等羌族部落进行多次讨伐,虽然擒杀羌方伯,占领羌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并没将羌方完全征服,成为隐患。庚丁晚年信巫教,使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
甲骨文还记载庚丁开辟了以殷为中心的田猎场,用于田猎和军事演习,当然也间接地起到了开垦荒地的作用。
庚丁去世后由其子武乙继位。
武乙(?―公元前1113年),子姓,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在位。公元前1147年,庚丁去世,武乙继位。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死后其子文丁继位。
武乙作为商代后期的一位重要君王,努力挽救国势,但是成效不大。武乙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残暴,贪于享受,被后人评价为残暴的君王。
本名
子瞿
别名
武乙
所处时代
商朝
民族族群
华夏族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113年
主要成就
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
身份
商朝君主
在位时间
公元前1147年—公元前1113年
在位年数
35年
人物生平
武乙,子姓,名瞿,是商王庚丁的儿子。公元前1148年,商王庚丁去世,武乙继任君位,成为商朝第二十八任国君。
商王武乙元年(公元前1147年),武乙定都于殷。
商王武乙三年(公元前1145年),武乙将都城从殷迁到黄河以北。同年,武乙将岐邑之地赐给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
商王武乙十五年(公元前1133年),武乙再度将都城从黄河以北迁到沬(即朝歌)。
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公元前1114年),周部落首领季历(古公亶父之子)前来朝见武乙,武乙于是赐给他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
商王武乙三十五年(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武乙死后,由其子文丁(《史记》作太丁)继位。
为政举措
政治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逐渐衰落,政治观念和礼制方面开始产生变化,传统的天神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武乙便是其中的代表。
军事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东方的部族东夷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分别迁移到淮河、泰山一带,其势力更是达到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武乙南北征伐,先是征伐旨方。旨方在商朝的西部,势力比较强大,武乙在位时多次调动重兵加以征伐,参战军队常常在几千人以上。最后武乙征服旨方,俘虏二千余人,多数作为奴隶。武乙还曾经出兵讨伐并征服南方的诸侯国归国(在今HUB省秭归县境内),屠杀很多当地百姓。
外交
武乙在位时期,周部落首领季历曾前来朝见。
趣闻轶事
辱神射天
武乙昏庸无道,曾经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雷击而死
有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上(黄河与渭河之间)打猎,晴天白日里忽然来一个霹雳,不偏不倚正好击中武乙,武乙当场倒地身亡。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此种说法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师们编造出来贬低武乙的。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
文丁(?—前1102年),《史记》作太丁[1],竹书纪年作大丁,子姓,名托,商王武乙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11年。
武乙去世后,文丁继位。武乙时,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文丁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文丁忌惮,先嘉其功而杀之,商周关系恶化。文丁死后,其子帝乙继位。
本名
子托
别名
文丁,太丁
所处时代
商朝
民族族群
商族
出生地
殷
人物生平
文丁,子姓,名托,是商王武乙之子。
文丁继位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周侯季历毫不客气,看看中央没动静,就征伐山西长治地区的余吾戎,余吾戎败而降周。周侯季历向太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太丁嘉封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太丁希望季牧师帮他安定边陲。季牧师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翳徒戎,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送给太丁献捷。太丁看看季历越来越厉害,感觉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历,并杀了他。
文丁去世后,其子帝乙继位。
杀季历
季历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武乙时继位为周侯。武乙曾授季历以征伐之权。季历率兵西灭程、北伐义渠,生擒义渠首领。武乙末年到殷都朝贡,武乙赐以土地三十里,美玉十双、良马十匹。次年,王季又征伐西落鬼戎(即鬼方),俘获大小头目二十。
武乙的儿子文丁继位以后,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采取怀柔政策。
季历毫不客气,征伐余吾戎(今山西CZ市西北地区),余吾戎败而降周。季历向文丁报捷(献上俘虏和战利品给文丁用)。文丁闻报非常高兴,嘉封周人首领季历为“牧师”。牧师有地方伯长的意思,专征伐权,意即让其执掌商朝西部地区之征伐。
季牧师于是征始呼戎,始呼戎又败而降周。过了几年,季历再次打败了翳徒戎,声威大振。
文丁为此而感到恐惧,决心抑止周的发展。
季历到殷都献俘报捷,把三个翳徒戎大头目,向文丁献捷。文丁赐以圭瓒、积匕,作为犒赏,加封季历为西伯,使季历毫无戒备之心。当季历准备返周时,文丁突然下令囚禁季历,不给季历归周。季历本就没有叛商的想法,被软禁的季历一气之下就绝食抗争,最后死在殷都朝歌。朝歌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1]。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虽然朝歌是商朝晚期都城,但朝歌性质属于行都(或辅都),商朝首都还是安阳殷墟。
季历的死是文丁造成的,因此古书说“太丁杀季历”。
季历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姬昌,接班之后,昼夜磨牙,琢磨着报复商王朝,最终成为未来商朝的掘墓人。
文丁杀季历的作法没能阻止周人力量的发展,相反,周人与商朝的矛盾加深了。并且文丁时代连连遭受自然灾害,王畿地区的洹水“一日三绝”,商朝经济与国力日渐衰弱。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每次改朝换代,总伴随着气候的大波动,不是酷热有了旱灾,就是气温骤低导致北方部落南下侵袭,以寻找粮食和政权。
文丁死后,东夷中的“人方”再次叛乱,文丁的继任者“帝乙”为了不至于东西受敌,就把文丁的一个幼女,生得美丽端庄,嫁给了姬昌,向姬昌所代表的周人致歉,《诗经》在描述这场隆重盛大的婚礼中,还创造了“天作之合”这个词。商王帝乙缓和了与周人的矛盾之后,平定了东夷的叛乱。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2]之子[3],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HEN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本名
子羡
别名
帝乙
所处时代
商朝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076年
主要成就
征“盂方”,迁都于沬
在位时间
前1101年—前1076年
继承王位
帝乙,子姓,名羡,是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子羡继任商朝君主之位,史称帝乙。帝乙继位后,商朝的国势已经趋于没落。
征伐诸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