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至汉十二年
(前202年-前195年)
汉高帝平诸侯王叛乱战争
汉攻灭临江王共尉之战;高帝平燕王臧荼之战;汉高帝平利几之战;汉高帝平韩王信之战(含武泉北之战、铜鞮之战、晋阳之战、白登之围、东垣之战);汉高帝平陈豨之战(含东垣之战、汉军赵地破陈豨、参合之战);汉高帝平淮南王英布之战(含蕲西之役);汉高帝平燕王卢绾之战
。
经济
刘邦攻入咸阳时,便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
文化
尊事天地
刘邦被立为沛公后,就知道“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在汉二年(前205年)的《重祠诏》中,刘邦指出:“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他认为“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相传刘邦过涂山时,立禹庙以镇涂山,立启庙以镇荆山。历代官府和百姓也有了祭祀大禹之所——涂山禹王庙。
尊儒祭孔
刘邦年轻时鄙视儒生,直到称帝之初,仍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于是命陆贾着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自淮南回朝,途经鲁地,以太牢礼祭祀孔子。刘邦在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
兴建两阁
刘邦入咸阳时,萧何“先入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为日后西汉政府确立恰当的治国方略和律令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史记》评价:“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为了让这些重要的典籍资料得以保存,萧何在汉八年(前199年)主持督建未央宫时,于前殿之北主持修建了天禄阁和石渠阁,将秦朝的各种图籍档案存放于此。石渠阁、天禄阁既是汉代的中央档案库,也是皇家藏书阁,是群儒校勘经籍从事着述的处所。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汉武帝时,藏于两阁中的书籍已达卷。
民族
与匈奴
刘邦称帝后,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处置异姓诸侯王等巩固统治的内政问题上,对外主要军事活动的对象是漠北的游牧民族匈奴。秦末天下大乱,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NMG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边郡,汉六年(前201年),叛乱的韩王信勾结匈奴攻汉,于次年招引匈奴主力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自率军迎击,被围于平城附近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七日七夜,后用计逃脱(见“人物生平-对战匈奴”)。此后曾派兵在勾注山北、平城南攻击匈奴。但到汉九年(前198年),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与南越
西汉建立之初,割据岭南的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刘邦因国家初定,不事征讨,于是派陆贾出使南越,游说赵佗归附汉朝。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刘邦所赐的南越王印绶,对汉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