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新生的这一代人,注定是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再过五年十年的,他们将成长为永昌的中流砥柱,带领永昌进入腾飞的时代。
俞娇娇坚持在永昌的基础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候国库的钱不够花,萧家的夫郎就会给国库捐钱,现在萧家在永昌百姓眼中,是义商,皇后娘娘封萧家一个逍遥侯的爵位,当之无愧。
现在永昌的官道,基本上都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而且还修建了好几条铁路干线,极大的缩短了南来北往的货物运输、旅客出行的时间,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安南的山民,就是那些少数民族,靠着将山中丰富的物产卖到全国各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而且对中原汉人的仇视也日益消退。
西北高原,近两年已经鲜少听说山匪出没,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民风民貌有了巨大的改善。
还有一条铁路一直通往了苦寒的东北平原去,那边虽然冬天气候恶劣,但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富饶,肥沃的黑土地,是永昌的一大宝库,不利用起来实在太可惜了。
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高速发展,人均资源分配减少后,战争也应运而生,强大的永昌举起了刀枪火炮,瞄准了邻国,到了扩张国家领土的最佳时期。
徐平在俞娇娇孕中期的时候,带着俞娇娇的女儿瑶瑶郡主,上了战场。
瑶瑶这几年勤学武艺,苦读兵书,在俞娇娇的支持下,十五岁这年,终于有幸成为永昌近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女武将。
永昌第一个讨伐的,是永昌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鞑靼。
士兵们使用的是,经过工部改良数代的最新式火枪,鞑靼被徐平的军队杀得毫无还手之力,用时不到半年,鞑靼灭国,那美丽的草原从此成为永昌的国土。
俞娇娇此时在朝堂上提出一个新的治理概念,金山银山不如,我们的绿水青山。
关于草原的治理,必须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要对草原百姓做好户籍统计,一户一草场。
牧民根据草场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牲口数量,力求保持草原生态平衡,每户牧民根据牧草生长情况,进行放牧,避免草场退化沙漠化。
而且她还做了一个决定,赦免了鞑靼的可汗完颜亮,将鞑靼领地取名为蒙古,封他为蒙古郡守,让他根据草原百姓的文化风俗,对牧民进行教化和管理,鼓励牧民将牛羊卖给汉人,换取金钱和粮食。
并按照永昌官员的绩效,对完颜亮进行考核,要是做得不好,枪毙。
完颜亮在永昌的上京,强制经历一个月的司法、教育培训,被永昌律法的严苛,和发达的经济,超前的科技所深深震撼,鞑靼在这样的国家旁边,如何生存?灭亡是注定的,他认命了。
鞑靼被灭,为永昌百姓带来巨大的好处。
以前,牛是属于禁止宰杀的牲口,但是现在,市场上牛羊肉已经不是稀缺品,百姓营养好了,身体也会变得更强壮。
一个国家的强大,对蛋白质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灭鞑靼,是永昌走向繁荣不可或缺的一步。
……
俞娇娇诞下双胞胎皇子,取名徐育华,徐育才,这两个名字非常符合现在永昌发展教育,科技兴国的国情,现在非常时兴取这样的名字,就像新中国成立时,大家喜欢取名为建国、建军、红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