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京城内的一片混乱,慈禧已经无力控制京城内的局势,特别是南方的几个督抚互相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决定不接受慈禧的命令,坐看八国联军进京,让他的威信降到了冰点。
他作为依靠的武卫军,战斗力最强的袁世凯布却选择坐山观虎斗,对朝廷的命令置之不理。战斗力排名第二的聂士诚所部,却在天津战场大败亏输,损失惨重的同时,他自己也战死在战场中。
大清的武卫军分成五部,总数也在6万人之上,由荣禄为练兵大臣,负责统辖所有军队。
武卫中军,由一万满洲人组成,总统为荣禄;
武卫前军,总统为聂士成,有三十营;
武卫后军,总统为董福祥,有二十二营;
武卫左军 ,总统为宋庆;
武卫右军,总统为袁世凯。
战斗力最强大的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是他1895年组建的新建陆军的重组,由日本军事顾问训练;战斗力排第二的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由德国军事顾问训练。此两军为现代化步兵军事系统,全部进口新式武器,装备毛瑟枪和马克沁机枪。
其他三军仍用传统体系,只有部分新式武器,且都是国产,其所用的步枪、马枪与大炮,均由天津军械局、北洋器械局等国内兵工厂自行仿制而成,只是一支打着新军名义,实际上继续用清军的训练方式的旧式军队。
慈禧却没想到义和团的人这么不中用,就连许多大臣的家都被他们洗劫,要不是有大臣力挺义和团的人马,觉得对方的军心可用,可以利用他们的规模,吓阻列强的部队,慈禧早就下令把这些人镇压下去了。
直隶提督聂士诚剩下的武卫前军部队,其实在几日前就到达京城,不过这支部队也就剩几千人而已,他现在并不打算用这些败军之将,而是把战败的这支部队的军官统统投入了大牢,所部的士兵也交给荣禄带领,慈禧到现在还是打着和洋人议和的主意。
为了加强京城的守备力量,他把义和团的人,还有留在京城可以调动的部队,分散布置在京城周围。
其配置如下: 京城地区总共约人。荣禄自统武卫中军30余营人,驻南苑;
尚书衔武卫后军总统董福祥部20个营6786人,原驻丰润、玉田一带,后被调驻北京东南郊;
宋庆的武卫左军要驻守山海关,根本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支援京城,现在俄国人的部队正在东北大地上肆虐,他紧紧的守着山海关,防备的俄国大部队入侵京城。
其他都是一些杂牌部队,看上去人数挺唬人的,实际上战斗力并不强,只能负责留在京城内协助守军驻守城池。
就在慈禧太后在京城内布置防御时,联军也做好了武力入侵北京的准备。
联军沿着大运河北上,进击北京城。日、美、英、德四国军队组成的先头部队,配备49门火炮。俄、法、意、奥军队垫后,配备34门火炮。
杨文定的大军也掺杂在其中,其实这只是多国联军的一次试探性攻击,却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点儿人攻下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