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太祖郭威在后汉隐帝刘承佑时起兵反叛,夺取皇位,建立后周。
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死,其养子柴荣即位。
柴荣在高平之战中成功抵御北汉的进攻,稳定了政权。随后通过对禁军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显德二年(955年)到显德五年(958年)他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让长江以北地区。
同时派偏师伐后蜀,收取秦、凤、阶、成四州。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伐辽朝,收复三州三关。不久柴荣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
显德七年(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后周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别看后周仅仅建立了十年的政权,可是大名鼎鼎的柴窑就是出自柴荣之手。
说起来柴窑,在这里我就简单的说两句。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出自当时的河南郑州,五代时期,郑州辖管城、新郑、荥阳等7县。
那里本来就适合做陶器,又因为当时世宗姓柴,故名。
当时亦称御窑,从宋朝开始改称柴窑。
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为古来诸窑之冠,但底部大多为粗黄土色。
柴荣规定,烧制出来的合格钧瓷只允许在宫廷里使用,残次品全部当场毁掉,不准流入民间,以致还到处留有残渣碎片。
为了保证质量,柴贵调集民间最优秀的匠师和艺术师,精心设计,严格配方,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创造性地在釉泥中掺入玛瑙、翠玉、黄金等原料,集科学配方、火候控制、流畅线条、图案造型、时代风尚和人的灵魂感悟于一身。
据唐氏《肆考》,在设计柴窑瓷器的时候。
周世宗要求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今论窑器者,一定会提到“柴汝官哥定”这几个窑。
然而柴窑已经消失很久了。即使得到了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
世传柴瓷片,“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
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宋徽宗说出来的那句话;这般颜色做将来,其实也是后世人因为柴窑的消失,改为了对汝窑的评价罢了。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有一次,他亲自检查大内府库,发现从后蜀主孟昶宫中运回的各种器具,极其奢侈华丽,连一个小小的小便器都用七宝装饰。
他不禁感慨万千,对臣下叹道:“为人主者,糜烂如此,焉能不国亡家破,我大宋当以此为戒。”
随后当即下令,将那些价值连城的器具搬到院中,全部砸毁。
后赵匡胤前往嵩山中岳庙进香,返回时专门路过月台,视察柴荣所建的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