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户来说,读书考取功名算得上是唯一让生活变好,改变阶层的方法;是以,家家户户对读书人都很是崇敬和向往。
虽说家中银钱不足,但往往在小孩子还小的时候都会送到私塾去启蒙,若是有些伶俐聪明的,家里人大都选择咬牙多供几年。
就像原身蒋子尧,15岁考上童生,算得上天赋异禀了,也是因此,蒋母对他寄予厚望,只可惜在之后两次院试中均名落孙山,还因此对读书产生了厌烦,困苦的情绪。
是以,村子里的人小时候大都是念过一段时间私塾,识得几个字的,林清村中又有一个秀才爷,也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私塾了。
村子里的私塾不跟镇上,县城一样,‘学费’便宜不少,若是银钱有短缺的,拿些肉蛋粮食之类的束修也是能跟着听课的。
一般农家都是出的起的。
不过大安朝参加科考的只有男子,哥儿,女子是不允许参加的,去私塾的也都是男子。林家兄弟二人小时候也是学过一段时间的,因着林清对读书很感兴趣,每次下了学回来都会跟林清讲讲。
林清有记不清的也都会问上几句,久而久之,基本将兄长二人学的都记下了,可惜林家兄弟二人也只在私塾学了一年,林清识的字也不多。
“已经很好了!”蒋子尧揉揉对方的脑袋,内心忍不住感叹,先不说林清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学习的心,单看小时候学的东西,过了这么久稍稍复习下就能这么快想起来,也绝对算得上人才了!
当下,蒋子尧心中十分有干劲,原本教林清识字是看对方想学,现在他自己也不想让对方的天分被埋没,即使没办法参加科举,但多读些书,明些是非道理,修养身心也是很好的!
于是,接下来几天,蒋子尧每日花半个时辰,一天教林清一页三字经的内容,主要有读音,写法,翻译成白话文解释下意思这些。
除此之外,林清每日也会花上两个时辰来写字,因他是初学,宣纸价格又不便宜,便先在孩童初学时用的沙盘上写,等觉得这个字熟悉了,再往宣纸上写。
也幸好三字经比较简单,蒋子尧在教授过程中也没遇到什么大问题。
蒋子尧每日除了教林清,就是忙着把那三摞书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挨个翻翻看,再雷打不动的每天抽一个时辰练字。
他有木系异能在身,精神力也很不错,虽说做不到过目不忘,但一本书,简单的看上两三遍,难些的看上四五遍,再不济看个七八遍,也是能背下的。
不过记住归记住,对于书上句子的含义,蒋子尧理解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啃书啃的尤为艰难,每天都是一个头两个大。
如此下来,每日三餐和晚间,就成了难得的放松时间,不过林清好学,晚上刚好蒋子尧有空闲,他还记得对方说的‘温习’功课,‘查漏补缺’,一开始也会提些问题。
毕竟是初学者,对蒋子尧来说,问题并不难,每到这个时候,他也会提问对方,接下来不管是答对,还是答错,或是回答的不够完整,都会被蒋子尧以‘奖励’‘惩罚’为由做些夫夫之间的亲密事。
一次两次下来,林清便把问题留到了白天,不过蒋子尧却是从中得了趣,特别喜欢在两人亲密时,林清意乱情迷时问些正经问题,若对方不回答,他便迟迟不肯动作。
对林清而言,无疑是甜蜜而又痛苦的折磨,每每平静下来的事后,一想起最开始问问题的自己,就是无比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