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田埂上,迎面吹来略带些凉意的微风,空气清新无比,远比蒋子尧曾经经历过的末世好了无数倍。
这段时间再想起现代的事情,那一场席卷了整个世界的天灾末世,仿佛跟做梦一般,记忆慢慢有些模糊了。
一路上也遇到了村里不少人,面对对方的笑脸,蒋子尧也是很礼貌的跟人打招呼。
林清就跟在蒋子尧身后,他平日不常出门,村里人还没认识完,这时候蒋子尧就顺带跟他说一下这人姓甚名谁,家住村里哪里,跟谁谁是什么关系等。
托原身记忆的福,蒋子尧至少能将村里人认全。
不多时,便到了蒋家的薄田中,玉米秆子已经变成了褐色的,毫无水分,跟蒋子尧当初掰玉米时看到的,差别甚大。
没耽搁时间,蒋子尧便挥起手中铁锨,顺着玉米秆子根部挖去,根部约摸要挖十五厘米深才能全挖出来,还有许多细细的根茎紧紧抓住地上泥土,幸而它枯萎的时间久了,根部也有些腐朽,不然非要多费一番力气才是。
蒋子尧挖出来,林清就负责将玉米杆子根部泥土抖落干净,再将玉米秆子捆成一捆,到时候也好往家里搬。
一个上午过去了,这两亩地约摸被两人弄了1/6的样子,蒋子尧将手中挖出来的玉米杆子抖抖土,放在林清堆到一块的玉米秆堆里。
“时候不早了,回家做饭,再歇歇再来。”
蒋子尧伸手拉起捆好一捆杆子的林清,“离播种时间还早,不着急。”
村子里旱田一般种植粟米(小米),玉米,地瓜,黄豆。不管是哪种农作物,也要三四月份播种,如今还没到二月,倒是可以慢慢做。
“嗯。”林清应了一声,瞧见他额头因做活冒出的细汗,掏出手帕给他擦,蒋子尧也很是配合的笑着低下了头。
这两亩玉米秆子,两人一共挖了三天半,又花了半天时间将玉米秆子搬回家,玉米秆子已经干透了,也是家家户户用来烧火的好材料。
“趁现在还不忙,我去找人在家中挖一口井吧。”
蒋子尧早就想挖井了,这些时日虽说挑水累不到他,但他今年是想在后院种不少东西的,若碰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全靠人工挑水,也是麻烦。
且实话实说,家里也不缺这个银子,还能大大方便他们平日生活。
林清看蒋子尧每次挑水也是心疼,如今听他说起这个来,自是同意。
“我已经问过三叔了,他在镇上开有铺子,认识的人多,挖一口井大概要六至八两银子不等,需要管人家午饭和晚饭,再另外出钱买砌井壁的材料,一般半个月左右就能挖好。”
挖井攻略蒋子尧是早就摸清了,不过新房子刚建好没多久天气就冷了,不好挖井,而且这里挖井时间是有讲究的,要选在冬至到夏至期间。
算起来,现在开始挖,挖好后差不多就要忙着耕地了,耕地之后就是播种,届时,后院也要种上菜了,这口井刚好能用得上。
跟林清说好后,蒋子尧也不耽搁,第二天就跟蒋三叔一同去了县城。
挖井是门技术活,不过因为价格较贵,毕竟农户家辛苦一年出去吃喝花销也攒不了几两银子,村里也都有公用的水井,哪怕知道在自家挖一口井方便呢,也都舍不得。
是以,挖井人并不是很忙,蒋子尧去的时候,他正在家闲着。
挖井人是位四十岁左右,长得精瘦精瘦的汉子,一听到蒋子尧来意,在说过大概价格后看对方神色依旧平和,很是爽快的让自家儿子驾着牛车,拿了工具跟蒋子尧一同回去勘察一番。
毕竟位置不同,打井难度不同,这价格嘛,自然也都是不同的。
能早一天开始挖井,蒋子尧自是不会拒绝。跟蒋三叔打了个招呼,便坐上了挖井人,也就是钱师傅的车,一同回村去了。
他们三人回到大河村的时候才刚刚是半上午,蒋子尧指着路,将人带到村里最前方,地势最高的房子前,这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