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华夏就是有了这三百多万个自然村,才将这两千万的失业人口消化了。
刘光天在报告上面写了诸多案例,以及前世应对危机的大概思路。
一是担心华夏走了后世的老路,疯狂推进城市化导致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二则是不想华夏发展轻工业的硕果,被人给摘了。
另外在报告上。
刘光天还申请了一笔两百万的研发资金,这笔资金他会用来研发光伏板,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成本问题。
不是刘光天狮子大开口。
而是从他拿出第一款产品到现在,就没向上面要过一分钱。
一直用的都是轧钢厂的钱,但这次不一样。
他要研究的是成本问题,这玩意不先搞一条生产线出现,他怎么知道哪里可以节约成本。
而且他提供的这些技术,不仅给华夏节约了近百亿美金的研发成本。
还扭转了华夏的赤字财政,不然三位掌柜哪来的钱推广义务教育和研发驱逐舰/
好用,省钱,关键又能赚钱,又不会乱站队。
谁会不喜欢这样的工程师呢。
两百万的研发费用,对比刘光天创造的价值来说,简直就连毛毛雨水都算不上。
写好了手中的报告,刘光天让秘书把信送去工业部后,就下了班。
刚出门。
他就看见轧钢厂招工的地方围满了人。
轧钢厂这次是面向全国的招工,招工方式自然不像先前那么单一。
一共用三种方式,推荐,组织安排,还有本人前往工厂应聘的方式。
推荐那没啥说的,一个是学校推荐,还有就是单位推荐。
组织安排那就是工业部安排下来的,或者就是军队退下来的。
本人前往应聘的方式,可不是人人都符合条件的。
首先是轧钢厂内的一些单个职工家庭,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家庭。
这些家庭内有适合的劳动力,年纪在要求之内,可以来看看,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或者四肢不健全,基本上都可以进去。
不识字也没有关系,工厂内的大部分普通工人都不认识字,就像秦淮茹一样。
刘光天先前扩张数控机床时,也是选择了这三种方式。
只不过不是全国范围,不然闫家的人哪有机会进厂。
轧钢厂经过数次扩张,人事部对招工方面颇有经验,虽然人数众多,但现场没有一点混乱的感觉。
所有人在人事部协调下,都井然有序的排着队。
刘光天甚至还看见李德怀,拿着小本本在招聘队伍中询问应聘者问题。
这一次,首都内很多高校和大学,都有推荐学生过来,他们的目标可不是普通工人岗位,而是技术岗。
现在轧钢厂在首都,可是相当的出名,搞出了精密机床,还有科技院众多大佬空袭轧钢厂的名场面。
虽说这件事保密程度极高,但当初空袭轧钢厂的大佬中有不少人在学校任职。
在知晓轧钢厂有刘光天这个顶级大佬镇场子,自然会把自己的学生推荐过来。
而且。
大掌柜,二掌柜接连视察轧钢厂,这想不出名都难!
因此过来应聘的高学历人才很多。
当然大学生数量还是很少的,最多的还是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