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
经过多方调查,事实就跟老百姓说的八九不离十。
所以何群最终被处决了。
话说话来,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李家人又继续走上回李家村的路。
他们一直走到腊月初十才回到李家村。
不过在他们准备回来的时候,李富贵就写了信告诉李文他们了。
所以他们一家人回到李家村,他们的家却都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
看到他们的回来,整个文萱郡都沸腾了。
特别是原本就是李家村的村民们,一个个激动的围到他们家来。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李奶奶李爷爷还有村长他们。
李奶奶,李爷爷还有村长这些老人家已经都不干活了。
一天天就闲着在家喝喝茶,聊聊天。
他们现在喝的水都是当年萱宝在药园挖的那口井里的水。
(那口井里面有当年萱宝放进去的灵泉水,所以他们一直在喝,身体就一直都很好。)
“你们能回来过年,真是太好咯!”李奶奶拉着刘春娥的手就不舍得放开。
当年,要不是他们家一直坚持着要带李文他们种药材,现在自己家里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干娘,对不起呀!出去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时间回来看望你们。”
刘春娥见了这些熟悉的人,也是红了眼。
他们一个个虽然都还在,但都看出来大家老了许多。
“这孩子瞧你这话说的,你们能好好的回来,我们大伙们就都高兴,说什么对不起对得起的。
是不是呀?乡亲们!”
李奶奶人老声音依旧那么洪亮,她这么一问,大家伙就都跟着出声了。
“对呀!我们早就希望你们回来了。”
这时候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来到刘春娥的跟前,拉着她的衣角问:
“奶奶,小姑姑呢,小姑姑怎么没有回来?”
刘春娥看了好一会才认出来,她是春儿。
惊喜的蹲下去稀罕的看着她。
“呦,我们家的小春儿都长这么大啦?”
“嗯,我要长到和小姑姑一样大,可是小姑姑呢?”
春儿歪着脑袋问刘春娥。
“你小姑姑呀!她贪玩,现在长大了,就跑到远处去玩去咯。”
围观过来的大家一直都没看到萱宝,早就想问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张嘴问。
现在知道萱宝不回来多少有些失望,但都没有表现出来,怕李富贵一家人会多想。
“嫂子,萱宝不回来就不回来吧,你们都在路上累了那么久了,先去吃饭,有什么呀!我们边吃边说。”
沈万金的媳妇过来招呼着刘春娥他们一家子人。
“啊?吃饭?我们刚到家都还没来得及做呢,你们先进屋里坐一会,我现在就去做去。
儿媳妇们呐,先……”
“哎!嫂子,做什么饭呀!我们今天都在祠堂那边把饭做好了,就等着你们回来吃了。
走走,再不去吃呀!那菜都要凉啦!”
沈万山的媳妇拉着刘春娥就要往外走。
“弟妹,你等等,我们先扶着李奶奶他们这些老人家。”
刘春娥折回来就伸手去扶着李奶奶。
她刚才的那一声吆喝,把正在各自屋里收拾东西的媳妇们也都喊了出来。
“娘,你叫我们,是有什么急事吗?”
刘月荷问她。
“哦,没别的事,就是大家伙已经在祠堂那边把饭都做好了,叫我们过去吃呢。”
“那行,娘,你们先头里走,我去跟爹他们说一声。”
大儿媳何春花说着转头就进屋去找李富贵他们。
他们这些男的呀!
一见面也跟他们这些女人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所以现在他们父子几个都在屋里陪着村里的叔叔伯伯大哥老表们热情的聊着天。
那几个带回来丫鬟就负责泡茶,那是泡了一壶又一壶。
“爹,娘说大家在祠堂那边做好饭了,让我们现在过去吃呢。”
这时候村长才拍着大腿说:
“李老头你看我们这记性,就知道和他们父子几个聊天了。
都没想起来他们刚回来,连口热饭都还没吃到嘴咧。”
“是呀!走走,大伙都走,都先去吃饭,吃完饭我们再接着聊。”
李富贵一家人在大家伙的初拥下一路来到祠堂这边。
一家人看到祠堂才知道他们走的这些年,大家都把祠堂给翻修了,还在祠堂里给萱宝也立了个人像。
“村长,这里怎么还有萱宝的人像呀?”
李富贵指着那个人像问。
“你是忘了吗?那一年,萱宝整整睡了一年,我们大家伙就担心了一年。
何止是我们这里给萱宝立了人像呀,在其它的郡,其它的州城也都给萱宝立了人像。
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萱宝就是我们临云国的神女。
虽然现在大家伙都不说了,但不代表她就不是了呀!
有她在,我们才心里踏实,有她在,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吃饱穿暖。
我们现在供着她,就是希望她一如既往的健健康康,岁岁平安。
这样我们的临云国才能长久不衰,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像现在这样丰衣足食的日子。”
听了村长的话,李富贵一家人感动的热泪盈眶。
“谢谢,谢谢你们对萱宝,还有对我们一家人的关爱!”
李富贵说完之后,带着一家人给大家伙鞠了个躬。
村长伸手去把他扶起来。
“该说谢谢的是我们,你们怎么能向我们鞠躬呢,这不是在折煞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吗?”
村长奶奶颤颤巍巍的走过来就开始絮叨村长。
“好啦,老头子,你就别那么多废话啦,让孩子们都先吃饭吧。
别把孩子们都饿坏咯!他们可都是聪京城赶回来的,一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呢。”
“村长奶奶,我们不苦,我们都是坐着马车回来的。”
何春花走过来扶着村长奶奶,就怕她一不小心还摔了。
“好孩子,啥都别说了,先坐下来吃饭,吃完饭有的是力气,有的是时间。
到时候我们再陪着大家伙慢慢聊。”
“对,你奶奶她说的对,我们都先吃饭。”
放眼望去,整个祠堂开了差不多有一百多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