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林奇承诺在先,但商人们先入为主,总是觉得里斯特堡的欠债偿还之日遥遥无期,如今摄政大人竟然真的愿意偿还,虽然是用有些特殊的方式,但这毕竟是实实在在的钱。
能够走到这一步,在场的商人都不是傻子,立刻意识到此时配合摄政大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一定可以获得好处,于是争先恐后签订契约。
于是乎,仅仅一个晚上,林奇便将里斯特堡历年的欠账偿还了三成,并且自己也留下了一千银里弗的现金。
并非林奇不想全部偿还,而是里斯特堡历年的欠账,最远可以追溯到十年前的叛乱,林林总总数额不小。
而且,即便自己有能力全部偿还,也不能这么做。
今天晚上的还债行为,本质是是一种徙木立信,让外界相信里斯特堡有欠债还钱的决心和能力,这样一来,哪怕为了剩下未收回的那七层欠款,商人们也会牢牢和自己绑定。
换而言之,为了让商人或者说借款人群体和自己牢牢绑定,林奇决定将里斯特堡的未偿还债务始终维持在五成以上。
维持债务的方法则非常简单,偿还了旧债务,再借一笔新的债务就行。
什么?你说你不想借?
难道你是怀疑摄政大人的信誉?摄政大人刚刚还了你的钱,你居然不知好歹,这怎么成,以后的招投标你就不要参与了!
招投标工作如火如荼展开的第二天,大街上便有了抗议者。
并不是有人对这项工作不满意,而是农民和市民阶层向议会提起了抗议游行,以示自己对无法参与招投标的不满。
从现实角度讲,无论是粮食、皮革、木材,还是刀剑甲片,农民和手工业者都可以自生产,凭什么商人们可以赚取大笔利润,自己就不行呢?
以前,这两个群体没法发出声音,可现在他们在议会里也有席位,议员们联络各方,立刻发起了这场的抗议,这也是林奇给予他们的权利,让每个阶层都有发泄不满的渠道。
而且,底层人的不满,被林奇十分鸡贼地引向商人阶层,商人这一群体可不是什么伟光正的角色,以往盘剥压迫的事没少干。
收到子民们的抗议申请,摄政林奇大人自然是从善如流,严厉斥责了商人群体妄图垄断市场的行为,同时在宣布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市民阶层,也能组建公司,只要符合资格,一样可以参与招投标标。
几个底层代表也早就商议好了,并且研读了最近通过的两部提案。他们直接在行会的基础上,每个会员出一部分钱,组建联合公司。
看起来皆大欢喜,但林奇明白,这种人数众、多看似庞大的组织,根本不是行动迅速、唯利是图的商人们的对手。
可这是自由的市场,一切行为后果自负,这些人输了也只会把怒火瞄准商人。
本来,林奇还有许多惠及民众的改革打算推进,但看到商人和底层的反应,思量一番后,觉得还是稳扎稳打为好。
统治者展现慷慨的行为,就是同时在消耗实践慷慨的能力。
站在摄政的角度向下俯瞰,任何群体对自己善政的感激,只会如流星一般眨眼飞驰而过,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曾经实行的善政措施,就在下一次战争中主动慷慨解囊,他们只会认为那是应该的。
虽然从理论角度讲,林奇十分赞同《社会契约论》,但那毕竟只是应该的理论,而不是世界实际运行的现状。
所以,在底层群体发起一场小小抗议,宣泄了不满之后,林奇果断停止了多项改革,其中就包括一项生育减税计划,以及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提案。
林奇现在愈发像个无情理智的政客,道德上的善恶情绪已经很难左右他的情绪,自己手中储备的先进“善政”,应当用在合适的时机,譬如民众的不满到了必须纾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