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的二叔赵启明早已经在里面坐好。见赵军进来,黑着脸就是一顿的教训:“大军,你这事可有点做的不对啊,做为请客的主人,你得提前到位啊。幸亏今天郭局他们开会,正好晚来一会,要不,人家客人到了,你这请客的主人还没有来,你说你办的这叫什么事!”
赵军被训,也不以为意,还得赶紧解释:“这不是王经理他们从市里过来了吗,中午小喝了一口,下午几个人聊点工作上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忘了看时间了。”他一边给几个人安排着座位,一边又解释道:“再说了,二叔你不就是主人吗?你是我二叔,又是咱们酒厂的品鉴顾问,怎么算你这个主人也是当之无愧啊!”
以下内容摘抄自《新华社夜读》
别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很多人都是这样被“伪亲密”掏空的。
职场上少有真朋友,不过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利益面前低头,这种看起来无话不谈的“伪亲密”,一点诱惑就足够一拍两散。
检验朋友关系很简单,借次钱就知道了。
利益真真是最好的照妖镜,一借一还,高下立现。大部分总是经不住诱惑,一层层褪去最后的伪装,本性展露无遗。
面对朋友借钱,你就要做好他不会还的心理预期,和一个人亲密过从的开始,就要做好有一天分道扬镳的准备。
听起来不近人情,但它真的有用,因为走得太近,往往是场灾难。
它会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你所珍视的哥们,闺蜜,好友……很多时候不过是披着“伪亲密”外衣的朋友。
在走入一段真正的亲密关系前,最应该学会的就是保持距离。
距离不仅产生美,还有安全。它让你在外围以旁观者的视角,理智冷静地看清人与事的本质。
这世上多得是一顿饭就能称兄道弟,求他办事却支支吾吾的伪朋友,难得的是平日里很少寒暄,关键时刻却倾囊相助的真朋友。
我认为交友这个词多少是有点门槛的,如果随便一个有点交集的人都可以称为朋友,那这样的友情大多廉价。
一个把谁都叫朋友的人,在好人缘人设里不能自拔,最后到了难处常常无人问津。
一个人最该有的不是八面玲珑的技巧,而是选择性社交的能力。
能理智地把人际关系合理分类,同事、熟人、点赞之交、普通朋友,闺蜜,哥们......
这些在你得意的时候都是可以一起啤酒撸串的人,你要清楚地知道他们真的太不同了,有些话是不能乱讲的,有些人是不能共事的,有些人注定了不值得深交。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知己好友二三人足够,这才是人生的常态。朋友少一点没什么不好,只要足够真心,宁缺毋滥才有真情。
真的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你生命里,也唯有给友情适当留白,对的人才会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