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父亲离开祖家,还是很惦念的。只是道路依然很难走,路途遥远。父亲想带着孩子们走一趟,还是比较难的。已经好久没回去了,不知道都好吗?
要过年了,自分家以后,这是第一个自家人过的团圆年。父亲还是要购物,年,要过得有年味儿。
他拽着爬犁就奔大供销社去了。几个月,父亲节俭,攒了三十元钱了。他不能都花掉,那不是他的性格。哈哈,名副其实的“小抠儿”
父亲带着五元钱,来到了大供销社。柜台上,琳琅满目。父亲要算计好了才肯出手。
最后给我买了一对儿红色的扎头绸子,给母亲买了一块布,给小不点买了摇铃。多年以后养狗的时候,系狗脖子上了。十块高粱饴糖。一张红纸。还有二十个小辫儿炮。然后,打道回府。还剩了两元钱回来。爬犁大哥认为自己无用武之地,大材小用了。父亲认为,这些就足够显示有年味了。
年三十这天到了,父亲和母亲开始忙起来。
父亲用红纸写好对联。张贴在外屋门框上。剩下的纸,母亲剪了窗花和喜字。贴在窗户上和柜子上。俩人一边忙着,一边说笑着。乐不思蜀,快乐祥和的气氛溢于言表。
葵花籽,菜园边角种的,不多,一直留到今天。母
亲用锅翻炒,香味糊味一起漂浮在空气中。父亲火候掌握的不好,有点火急。母亲翻炒的频率特别快。终于熟了,父亲装在一个小袋子里。母亲缝了好多这种袋子,现在派上了用场。凉了,就没了糊味。只有葵花籽自身的香味。放在嘴里,咬破外壳,“咔”,皮破了,吐出去硬壳,瓤就落到舌头上,小小的东西被舌头送给牙齿碾碎,咀嚼。满嘴留香。
菜园今年还种了窝瓜。平时,吃完窝瓜,母亲就把窝瓜籽洗净晾干,一直珍藏到今天。母亲炒完葵花籽,下一个进锅的就是它了。
按排序,接下来就是黄豆,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