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这个残字他认为应该是潜伏的“潜”。
“妾头”,他判断是“接头”二字。
“乎口”,他从位置判断、认为是上“呼”下“号”,应该是电台呼号。
“十氵”,他认为应该是“叶清”之类的人名。
“月宁”,他认为很可能是“勃朗宁”三字的一半。
“密”字不用说了,可从这个字上是看不出任何秘密的。
“〩”,这很像个符号或是偏旁,任道远找来字典一查,这个“〩”、还真是一个汉字,是我国台湾方言,读音是jiū ,指放屁的声音或怕怕,联想到国民党已经败逃台湾,好像这还真不是什么有用的线索。
虽说是劳而无获,任道远也没气馁,继续投入给所有档案制作索引的工作中。
给档案制作索引的工作并不轻松,为了方便未来查询,每份档案都要进行审阅,把其中的要素提炼出来,比如提到一个人、他可能在好几个档案中出现,同一份档案、其中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需要有若干索引指向这份文件。
所以档案室的老同志、女同志比较多,像任道远这样的青年一般都不具备这份耐心。
这一天,当任道远刚刚整理完一份档案、准备把所有材料再装进档案袋时,不知道是什么刺激到了他的某根神经,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但当他再仔细回忆那个念头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这很像人们常说的“灵感”,灵感一来,作曲家就会谱出一首优美的乐曲,作家说不定就能写出一部经典作品,科学家就可能发明一种新产品……,到了任道远这里,他却再也想不起那一闪而过的“灵感”来了。
实在想不起来,任道远只好继续做编制索引的工作,但他把这份档案留了下来,下班后,任道远去食堂打了一份晚饭回来,重新开始审阅这份档案。
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可那个“灵感”还是没有找到,他去把饭盒洗了一下后,来到室外、点燃一支香烟,他的烟瘾并不大,但思考事情的时候、就习惯点上一支烟。
清风让任道远更加清醒,但那个“灵感”却依旧没有再次出现,那个自己明显感觉到的灵感、一定与那份档案有关,任道远熄灭烟头、又返回了办公室。
这次任道远就很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阅这份档案,他相信那个“灵感”一定就藏在字里行间。
办公室只装了一只30W的白炽灯泡,据说下个月每个人都能配上一盏台灯,任道远把座椅搬到灯下面,掏出档案审阅起来。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由于这次任道远看的很慢,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仍然没有看完这份档案,突然,一个字、严格来说是个字符,当这个字符再次映入任道远的眼帘时,下午一闪而过的那个念头,迅速转化为一个真实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