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电子管
刘云龙根据来自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再过二个月,清军在阿巴泰的率领下将翻越长城,进入山东境内,南京兵部为了防止清军进一步南下,将命令苏州巡抚辖境内的明军北上,所以他希望给苏州卫提供最新式的武器。
即使苏州卫不来定制燧发枪、大炮,明年崇祯帝就会下令各地成立团练。那时,刘云龙准备将大部分巡更转为团练的兵勇,这些兵勇就使用这种带膛线的枪支、大炮和超前的火药、炸药,碾压一切敌对者。也就是说,哪怕京城被李自成破了,清军入关了,只要保住大明东南一块,大明还有翻身之日。
刘云龙没有穿越到皇亲国戚家族,也没有穿越到勋贵家族,他只是一个转世到平民家庭的木匠,他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现在的成就。
他现在迫切要解决的是粮食。
没有粮食,即使镇压了北方的李自成、张献忠,你拿什么去养活北方数百万的饥民?养不活那些饥民,就还会有第二个李自成、张献忠带着人揭竿而起,此起彼伏,你还得和崇祯帝一样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没有粮食,就没法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灾年过冬的难题。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每次遇到冬天雪灾、冻灾,因没有足够的粮食、草料过冬,就不断地侵扰内地。如不解决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民生问题,即使将来统一了北方,他们还极有可能与后金一样反叛。
刘云龙安排了枪、炮的研制后,来到机电研究所,拿出电子管的图纸,让马建波试制。
马建波在读了刘云龙的培训教材后,也一直在摸索电子管,现在见到图纸后,忙问道:“这就是电子管?”
刘云龙说道:“对,这就是电子管。”
“今后可以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了?”
“你别老想着你的电力工程。今后在无线电工程中,电子管还有更多的用处。”说完,刘云龙给马建波讲解生产电子管的有关工艺要求。
在后世,电子管的放电效应是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于1883年发现的,二级电子管是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于1904年发明的,三级电子管是美国发明家德弗莱斯特于1906年发明的。当时制作电子管的灯丝是用钨丝做的,但钨丝做的电子管耗电太厉害,而且使用寿命不长,后来改用钍钨做灯丝后,耗电量减少了四分之三,使用寿命提高到1000小时。
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灯丝用的还是钨丝。他的设想是将来在宁国府找到独居石后,提炼了金属钍,再使用钍钨丝。因电子管需要在真空下进行工作,玻璃管与电子脚之间总有点间隙,在生产中无法达到100%的真空度,刘云龙设计的电子管中加了红磷作为消气剂。
学生们在黄山游玩结束了,坐船回苏州。
在船上,学生们交谈着这几天看到的新鲜事物,也聊着在黄山看到的景致。
船进入淳安境内后,学生们看到好多渔民在用鸬鹚捕鱼。
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它嘴强而长,锥状,前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鸬鹚被渔民驯化用来捕鱼,捕鱼时在喉部系上一根绳子,这样鸬鹚捕到鱼后也无法吞咽下肚,渔民将捕到鱼的鸬鹚拖上船,让鸬鹚将捕到的鱼强行吐出来。
苏州城内也有用鸬鹚捕鱼的,但学生们没见过这么多鸬鹚,于是就拥在船边看着渔民捕鱼。
刘云龙看到渔民捕了好多鱼,这些鱼都是新鲜的鱼,就让时匡老师向渔民买几条鱼,在船上给学生们做烤鱼吃。
时匡老师就把最近的渔船喊过来,让他们把鱼杀好后,拿到客船上来。
那个渔民说道:“我可以给你们杀鱼,但不能上你们的船。”
时匡就问道:“为啥你们不能上我们的船?”
“我们是贱民,终身不得离开自己的船。”
“啥,终身不能离开你们自己的船?”
“是的。一旦我们离开自己的船,被官府知道后,就要把我们抓起来吃官司。”
“还有这种道理?”
“这是朝廷规定的呀。”
时匡没办法,待渔民杀好鱼后,就让刘云豹几个男生把鱼抬上客船。
在做烤鱼时,李必恭问刘云龙:“什么叫‘贱民’?”
“‘贱民’就是比常人要低人一等的那部分老百姓。”
“哪些人属于‘贱民’?”
“比如青楼女子、乞丐、奴仆就属于‘贱民’,他们的身份是世代相传的,不能穿好的衣服,不能读书,不能与良民通婚。”
“这些渔民为啥也属于‘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