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边上的贝喜鲁不得不直接说道:“神父,正火温度、回火温度属于公司的机密,我们不能告诉你,希望你能理解。”
潘国光一听就知道大华公司为了正火、退火处理,肯定经过了千百次试验,试验出来的数据自然是机密,也就不再问下去了。
接着参观五金件厂。周立忠带他们参观了套筒扳手的制造。
在后世,套筒扳手是常用的手动螺栓松紧工具,主要用于旋转狭窄或凹陷位置的螺栓或螺帽。
只见一个工人师傅将一根细长的钢棒在切断机上截断,成为短小的钢柱。
另一个工人师傅将短小的钢柱放到冷镦机上进行冷镦,随着冷镦锤“咚”的一声,钢柱在冷镦机的模腔内被镦成套筒的样子,同时一端镦出一个六边形的开口,这个开口的尺寸与某个规格的螺母尺寸一致,另一端镦出一个正方形的开口,这个开口用于安装套筒扳手的延伸杆。
由于冷镦时使用了大量油脂,工人们把冷镦好的套筒拿到清洗池里除油脂,除去油脂后放到烘干机里把套筒烘干。
为了让套筒更容易套上螺栓,工人把烘干的套筒拿到车床上,在套筒的内、外两侧车出圆弧,同时去除尖锐的毛边。
套筒加工好后,工人们将套筒锉上套筒的规格和型号,然后进行热处理。一番淬火、回火后,把热处理过的套筒放进有石英砂粉的磨光机里打磨,随后放进有陶瓷石块的抛光机里抛光。
套筒打磨、抛光后,再进行一次清洗,烘干后,工人将烘干的套筒放到镀锌池里镀锌,镀完锌,套筒就做好了。
毕方济问贝喜鲁,这种套筒用的是什么材质?打磨机、抛光机里用的是什么石粉、石块?套筒最后的镀锌用的是什么工艺?
贝喜鲁摇摇头,说道:“抱歉,这也是公司的机密。”
参观了机械设备厂后,刘万禄、贝喜鲁带着大家乘船来到七子山,参观了钢铁厂、硫酸厂、水泥厂、农药厂。
当毕方济提出能否参观化工厂时,被贝喜鲁婉言谢绝了。
参观时,陈师泰问刘万禄:“听说你们在小茅山有个金矿,你也安排我们去参观一下。”
刘万禄听后,知道陈师泰不怀好意,就说道:“陈大人,小茅山哪有金矿?不过可以安排你们去小茅山参观。”
从城里到城西小茅山的路又不远。刘万禄安排了几辆马车,让陈师泰、毕方济等人坐上车来到小茅山。
这几辆马车是大华公司自己生产的,车轱辘不再是木质的,而是换成了铁质轱辘,车架下有避震钢板、避震弹簧,车厢板都是用赛璐璐塑料做成的,坐起来比以前的马车舒服多了。大华公司生产的这种马车,一辆是30两银子。
孙振基早做了准备,已迎候在矿区大门口。
孙振基向陈师泰介绍道:“大人,矿里比较脏、乱,还是请你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
待官员、客人们换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进入矿区后,孙振基开始介绍铅锌矿的开采情况。
介绍完后,孙振基让大家躲远点,说是让大家看看是怎么开采矿石的。
待大家离开采矿场500米远后,站在旁边的一个工人一边摇晃着手中的绿旗,一边吹着哨子,示意半山腰的点炮手可以点燃导火索了。
站在半山腰的2个点炮手从高处看到四周几个旗手都摇动了绿旗后,用火把点燃了几个炮眼的导火索,然后迅速抓住缠在身上的绳索,往山顶爬。待他俩爬到山顶不久,就响起了几声巨响,几百个立方的矿石被炸开后,从半山腰滚落到地面,有些矿石甚至被炸飞到了100多米远。
这个开矿速度也令毕方济、潘国光感到惊奇。
毕方济问孙振基:“你们的炸药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孙振基说道:“神父,我们使用的不是黑火药,是新式火药。”
“新式炸药?”
“对,它的爆炸威力是黑火药的好几倍。”
“新式火药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这个我也不太明白,我只管使用。”
毕方济就问刘万禄:“刘董,你们的火药是哪里生产的?”
刘万禄说道:“我们有专门的铺坊生产这种新式火药。”
“我能去参观吗?”
“不好意思,生产新式火药的铺坊是本公司的保密基地,不对外开放。”
毕方济一听就知道没戏,于是就没再提出去参观火药生产基地。
陈师泰问刘万禄道:“听说这个矿里有金子,是吗?”
刘万禄也不打算隐瞒,天下人都知道铅锌矿中多少有点金子的,如陈师泰真要官办的话,他也不打算和官府弄僵关系,等儿子回来后再说。于是说道:“金子是肯定有的,只是含量不高,不能称金矿。”
贝喜鲁说道:“我们这个矿是经过官府批准后开采的。要说金子么,铅锌矿里多少是有一点的,我们也确实从中提炼了点金子,但数量不多,也就提炼了几十两。陈大人的意思是......”
吴县知县牛若麟补充道:“这个矿当初是经过县府批准的。后来我们也派人来勘察过,这个矿还不能算金矿。”
毕方济、潘国光分别从矿石堆里拿起了几块矿石端详了一会儿,说道:“没看到有金子的岩样,是不能称为‘金矿’。”
陈师泰看了一眼毕方济、潘国光,说道:“既然有金子,怎么能不算金矿呢?按照朝廷规制,凡金矿、银矿应由官府置办。”
曹毅明说道:“以前朝廷是有这个规制,后来不是向民间开放了吗?而且是经过府衙、县衙批准的,所以他们没违反朝廷规制。”
曹毅明只是想提醒陈师泰,大华公司开采的这个矿是合法的。
陈师泰说道:“我也没说他们非法开矿。不过,这个矿应该由官府收回后,由官府置办。”
刘万禄也懒得和陈师泰纠缠,就说道:“那就等我儿子回来后再说,行吗?”
陈师泰听后才没有继续说话。
参观结束后,陈师泰和毕方济、潘国光坐在一辆马车上。
毕方济从参观纺织厂起一直在沉思着。
陈师泰问毕方济:“神父,你参观后有啥感悟?”
毕方济问道:“这个刘云龙真说有个外国老师?”
陈师泰说道:“对,人家都传言他有个叫爱迪生的外国老师,还有个仙娘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
“仙娘?”
“仙娘就是天上的仙女。”
“那不是上帝的使者吗?”
“上帝是你们的,我们的是玉皇大帝。”
“不管是我们的上帝还是你们的玉皇大帝,有仙娘与刘云龙保持联系,说明天上确实是有人的。”
“天上肯定有人,据说他们的寿命都有几千岁、几万岁。”
潘国光见他俩在扯上帝、玉皇大帝,就言归正传道:“不可能呀。我去过欧洲好几个国家,还没有一个国家使用蒸汽机、液压机以及这么先进的缝纫机、缝鞋机、纺织机,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制硫酸技术。”
毕方济听后说道:“还有那种新式火药,我也没见过。”
陈师泰告诉毕方济:“听说这里还不算最先进的,他们在徽州还有电。”
毕方济问道:“电是什么?”
“我也不太清楚。”
“我能去徽州看看嘛?”
“徽州不属于我管辖。我来试着为你们安排一下,不知道行不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