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府邸要翻修,我们可以理解。我们买了宅子后,干嘛要翻修?”
“为了挖地道。”
“啥,挖地道?”
刘云龙就脸色凝重地对大家说道:“北方并不太平,你们挖了地道,遇到危险时可以随时脱身。”
王海清问道:“我们会有啥危险?”
“现在和你们也说不清楚,但小心才能行得万年船。你们所有宅子挖的地道要与我的府邸连通起来,对外还要保密。”
“把地道连通起来,这可以理解。可挖地道会有很多土方外运,没法保密呀。”
“翻修房子时,修到一半把房子拆了重建,不断地开挖墙脚,外人就不会起疑了。”
“用了北京的工匠,还是没法保密。”
“不用北京的工匠。我回苏州后,从苏州派工匠过来。用了自己人,就能做到保密了。”
大家听后,觉得这才差不多。
刘云龙继续说道:“你们要在8个月内,把府邸、宅子、地道都给我修好。这是你们第一次独立做事,希望你们不要给我丢脸。”
王海清说一定完成任务,其他学生也说绝不给校长丢脸。
王海清、章夏在京城住下了,开始在京城活动,准备买地皮、院落、店铺。刘云龙让他们买下的宅子,细心点看的话,你可以发现,有几栋宅子与府邸基本在一条线上,直通朝阳门。
由于刘云龙愿意大把撒钱,王海清、章夏他们几个很快就把看中的几个店铺、宅子买了下来。买下的都是现成的店铺,稍加改造就能使用。买下的宅子就等苏州工匠到来后,进行翻造,顺便偷偷挖地道。
根据刘云龙临走时的吩咐,他们几个留在京城的人,平时见面都只能当做互相不认识。
刘云龙带着其他人回苏州,出了京城后,先来到通州。通州城距京城朝阳门50里。
包可弘、陶大鹏看见刘云龙来后,忙问怎么还没回苏州?
刘云龙说明来意后,包可弘对他说道:“你放心,你师弟他们,我会暗中保护的。可你要从通州挖地道到京师,干嘛?”
刘云龙说道:“万一某天京师遇险后,王海清他们出不来怎么办?这条地道是他们的逃生通道。”
“可这个工程量太大啦。”
“工程量确实是大。你能否让几个靠得住的家属,在通州城与朝阳门之间买几块地,这样可借着造房子的机会,分段开挖地道,速度也能加快。”
“这个可以,等陶大鹏千营的家属到通州后,我就来安排。你的工匠啥时候从苏州过来?”
“我回苏州后就安排工匠过来。”
“买地、造房子的钱呢?”
“这个自然是由我承担。”
“好。”然后包可弘问刘云龙:“补充的弹药啥时候送过来?”
刘云龙说道:“弹药过几天就能运到通州,燧发枪是每人400发子弹,每门炮200发炮弹。不过,现在你们不归苏常兵备道管了,直接归京营管辖,这个弹药费总不能再让我倒贴了吧?”
这次留在通州的,除了陶大鹏的1100名士兵和10门步兵炮,包可弘还留下了10门加农炮、10门榴弹炮。包可弘要求补充的燧发枪每人400发子弹,也即2个基数,每门炮200发炮弹,即4个基数,弹药费要2万多两银子。
包可弘说道:“这哪能再让你倒贴呢!弹药到后,我就去催京营,尽快把弹药费给你。不过,你的弹药费太贵了,100发子弹要2两银子,能不能再便宜点?”
刘云龙说道:“现在子弹价格是贵了点,等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工人熟练程度提高后,子弹价格会下降的。”
“你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是呀。今后朝廷向我订购的燧发枪多了,需要的子弹不就也多了吗?”
“朝廷会向你订购燧发枪?我看悬。你一支枪要10两银子,100发子弹要2两银子。朝廷每增加一个新千营,即使每人配发400颗子弹,就要3万3千两银子。增加10个新军营,才1万多人,需要33万两银子。朝廷拿得出这么多钱的话,就不会让你倒贴燃料费、药费、船工费了。”
“我不是要给朝廷280万两银子吗?”
“朝廷的窟窿,填得平吗?”
刘云龙一听,觉得包可弘说得还蛮有道理,说不定朝廷还真不会向大华公司订购燧发枪了。
刘云龙与包可弘、陶大鹏告别后,坐船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