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再造汉明 > 第311章 崇祯新历

第311章 崇祯新历(2 / 2)

 推荐阅读: 快跑!别相信病娇 游戏做出来只给你自己玩儿是吗? 不要信仰神明,会变得不幸 重生后,渣皇爱我如命 海贼:这个时代名为红鼻子! 让你镇守边疆,你娶了敌国女帝? 让你建分部落,你超越了总部落? 玄幻:金榜现世,我至尊剑圣的身份藏不住了 穿越重生,原来我也是疯批 斗破:这个炼药师过于凶猛
最新网址:hbcjlp.com

“这还差不多。”说完,母亲又问黄丽菊:“你生了孩子后,要不要给孩子找个奶妈?”

黄丽菊忙说道:“我不要找奶妈。”

刘云龙也说道:“妈,给孩子找奶妈,那是地主老财干的事。”

“有时穷人家做妈妈的没奶水的话,也要找奶妈的。”

“丽菊生孩子后,奶水肯定多的,不用请奶妈。”

晚饭后,刘云豹兄妹三个去学校夜自习了。黄丽菊回了内屋休息去了。

刘云龙陪着父母聊天。

母亲说道:“看丽菊挺着那么大的肚子,估计肚子里的孩子要8斤多重。郎中没敢和丽菊说,但偷偷告诉我了,说有可能难产,怎么办?”

古代女人生孩子都是在家生的。生产时由村里的一些有经验的中老年妇女在边上做助产士,称为“接生婆”。这些接生婆没有后世那样的医师证、护士证,甚至都不懂医术。当女人难产时,往往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孕妇大出血死在床上,有时连孩子都保不住。因此在古代,女人生孩子就相当于在过“鬼门关”,孕妇的死亡率相当高。

刘云龙听后,心里暗暗想道,既然我穿越过来了,就不能让老婆因难产而发生意外。他对母亲说道:“放心,到时丽菊会没事的。”

母亲问道:“你有啥好法子?”

刘云龙说道:“妈妈,到时我自有安排。”

母亲听后就也回屋休息去了,留下刘云龙父子俩在客厅聊天。

刘云龙向父亲说了开发海南、西贡、河仙的事,也说了收复台湾岛的事。

父亲在赞赏了儿子的大手笔后,告诉刘云龙:“岑仲林的大徒弟高紫宸从京城回来了。”

“这么说那边的工程都完成了。”

“花了这么大代价,有用吗?”

“本来就是以防万一的。我也希望它永远不会派用处。”

父亲听后,似乎懂了,又说道:“上个月官府来通知了,说要执行崇祯新历。”

《崇祯历书》成书于崇祯七年(1634年),由徐光启任主编,崇祯九年(1636年刊印)。在编纂过程中,朝廷聘请了来华耶稣会的意大利人龙华民、葡萄牙人罗雅谷、瑞士人邓玉函、德国人汤若望等人参与译书。编撰时编译或节译了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着名欧洲天文学家的着作。

《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崇祯历书》成书后,因保守派的反对并没有立即执行,直到今年八月崇祯才正式下令实行《崇祯新历》。

崇祯新历正式承认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球体上,并把它称为“地球”。

苏州府于十一月也正式实行了新历。

刘云龙听后,说道:“好呀。实行新历后,可利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精确的天文数据表进行精密的历法推算了。我在乐益学校讲述的大部分数学课也可以公开了。”

“那我们实行的农历怎么办?”

“不碍事呀。农历和公历并不冲突的,农业生产可以继续使用农历。”

“这我就放心了。”然后说道:“你走后不久,公司生产的自行车都脱销了,车辆厂都来不及生产,潘公公一个人就为宫里买了100辆。”

“他这次买自行车没压价吧?”

“哪能不压呢!只是他出价已是公道多了,这次是打了九五折。”

“算了,他还要花钱雇人把车子送到京城呢。”然后问父亲:“这次秋收,平均亩产量是多少?”

一说起稻谷的亩产量,父亲就来劲了,说道:“今年稻谷的平均亩产量达到了435公斤,比去年的263公斤增加了172公斤。听知府陈师泰讲,今年仅吴江、吴县、长洲三县种植的150万亩稻田就收获了1417万石(约65.25万吨)稻谷,比去年增收了558.4万石(即25.8万吨),增产的稻谷就能养活100万人。”

去年吴江、吴县、长洲三县种植的稻田是120万亩,今年三县多种了30万亩稻田。刘云龙一听,今年比去年增产558.4万石,也就是说比前年增产了1178万石稻谷,忙问道:“现在苏州的米价是多少?”

“现在苏州的米价是每石1两银子,比去年便宜了一半。公司准备以每石稻谷5钱2分银子的价格收储600万石稻谷。”

“这个价格太低,按每石8钱3分银子的价格收储稻谷,我已建议松江府姚大人按这个价格收储稻谷了。而且收储400万石太少了,至少收储2000万石。”

父亲一听,2000万石稻谷可以养活360万人了,就问道:“为啥?”

“我们不能让农民丰收了,收入反而没成比例提高,所以要按每石8钱3分的价格收储稻谷。预计台湾很快会涌入十几万人口,在他们开垦的荒地产粮前,需要我们运粮食过去。明年还有大的行动,比如深入马加丹、阿拉斯加内陆采金,还要去勒拿河,那里没法种粮食;比如军队进入黑龙江流域后,还要移民几百万,几个月内也没法产粮食;比如去南洋各地开矿,矿工也需要粮食。这些粮食都要靠我们从苏州运过去,所以至少收储2000万石稻谷。”

“要是苏州府低于这个价收购,我们不是吃亏了吗?”

“明天我去找郑大人,说服他下令抚境内各府统一按每石1.6两银子收储粮食。”

“这还差不多,那我们先收储2000万石稻谷。”

“嗯。现在市场上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呢?”

“黄金维持在官价,1两黄金还是兑换15两白银,但银价与铜钱的兑换比例已下降到1比1000,物价已便宜了不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