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尼布楚地区的矿产
接着刘云龙开始介绍尼布楚地区的情况。他说道:“尼布楚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贝加尔湖,南起肯特山脉,北至外兴安岭的安加拉山(广义的外兴安岭从贝加尔湖北至鄂霍次克海),中部是斜穿全区的兴安山。肯特山脉即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狼居胥山,大兴安岭西的兴安山脉是外兴安岭的南支,也称为雅布洛诺夫山。贝加尔湖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海’,它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水域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44米,最深1637米,是我们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有2000多种鱼类,甚至还有海豹、鲨鱼、海螺、海绵。”
大家听后,都觉得奇怪了,一个内陆淡水湖,怎么会有海洋生物?贝喜鲁就问道:“贝加尔湖怎么会有海豹、鲨鱼、海螺、海绵的?”
刘云龙告诉大家:“几千万年前,贝加尔湖地区就是海洋,地球造山运动形成贝加尔湖时,这些生物就留在了湖内。随着湖水的变淡,大部分海洋生物都死了,只有部分海豹、鲨鱼、海螺、海绵逐渐适应了淡水环境,演化成今日的‘淡水海洋生物’。”
“要是把它们放回海洋呢?”
“它们已成了淡水生物,放回海洋的话都会死掉。”
大家听后,算是明白了。
刘云龙继续介绍道:“尼布楚地区除上安加拉河盆地、巴尔古津河盆地、色楞格河三角洲外,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分布着大片草原,漠北、布里亚特蒙古人和索伦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在那里放牧,莫戈恰、达文达地区是达斡尔人的草场,尼布楚地区、博尔贾地区是蒙古人的草场,齐洛台(今赤塔)地区是鄂温克人的草场,贝加尔湖东岸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牧场,外兴安岭南坡是鄂伦春人的牧场。蒙古人、索伦人各部落尽管人口不多,但为了争夺草场还互相征伐。该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夏季六月平均气温20℃左右,冬季十二月平均气温在零下30℃左右,不过在北部夏季六月的平均气温只有10℃左右,因此有大片的多年冻土带,低洼地区如上安加拉河盆地六月的平均气温甚至在0℃左右,有霜冻,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40℃左右,整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该地区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原,南部年大于10℃的积温在2000℃左右,巴尔古津盆地和贝加尔湖东南部各大河流两岸的土地开垦后可以种植麦子、玉米、土豆,但是北部年大于10℃的积温低于1000℃,无霜期极短,即使上安加拉河盆地也不能种植庄稼。
尼布楚地区正处于沿大兴安岭展开的得儿布干成矿带,因此有很多金矿、铜矿、铅锌矿、铁矿、煤矿。砂金矿主要集中在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上安加拉河(今Angara河)、维季姆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如尼布楚河的支流达拉孙河(今Darasun河)、鄂嫩河(也叫斡难河)的支流温达河(今Unda河)、上安加拉河支流阿库桑达河(今akushanda河)、维季姆河(今Vitim河)的支流卡拉尔河(今Kalar河)就有丰富的砂金矿(今仅俄罗斯赤塔州就有3328个砂金矿),尤其在额尔古纳河室韦河段、额尔古纳河左岸支流布扬卡河(今赤塔州Serebryanka河,流经涅尔琴斯克扎沃德,1830-1861年俄国人在该河段采金18.79吨)、额尔古纳河左岸支流下博尔齐亚河(今赤塔州Nizhnyaya Borzya河,流经米哈伊洛夫卡,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是主要的砂金矿区)、额尔古纳河左岸支流上博尔齐亚河(今Srednyaya Borzya河,流经亚夫连卡,至今仍是赤塔州主要的砂金矿区)、石勒喀河霍尔邦河段、达拉孙河的上达拉松(今上达拉松斯基)河段和乌苏格利(今赤塔州乌苏格利)河段、温达河的温达河段和巴列依河段,每个河段的砂金矿储量都在10吨以上。
尼布楚地区也有很多大型岩金矿。在大兴安岭西坡,温达河中游的科罗(今科罗博沃)——巴列(今巴列依)一带就有几个大金矿(今有奥贝金矿、戈洛达耶夫金矿、巴列伊金矿田),其中位于巴列的金矿储量在1600吨以上(巴列伊金矿田分巴列依金矿、卡扎科夫金矿、达谢耶夫金矿三个矿段,于1929年开采,苏联解体后停产10年,已产金1500吨,尚保有储量100吨)。在达拉孙河上游也有好几个大型金矿(今有达拉孙金矿、塔拉图伊金矿、斯韦特雷金矿、耶格尔基诺金矿、乌苏格利金矿、乌利杜尔加金矿等),其中位于上达拉松的金矿储量就在300吨以上。在石勒喀河北岸的科柳(今克柳切夫斯基)、达文达也有大型金矿(分别为今克里奇金矿、卡拉金矿、亚历山大金矿、谢尔盖夫斯基金矿,其中亚历山大金矿储量20吨、谢尔盖夫斯基金矿储量37吨)。在特林(今Tyrin)东北18公里有个中心金矿(今柳博夫金矿,黄金储量15吨)。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除了在双尖山有大型金矿外(今大梁金矿),其它的都是小型金矿。在外兴安岭南麓也有大型金矿,比如在维季姆高原的穆亚、塔克西莫就有大型岩金矿,在上安加拉河上游的卡拉隆也有大型岩金矿(今卡拉隆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