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山海关之战(十一)
晚上,山海关内,王永吉、李在公、吴三桂、高第、黄蜚在商量着接下来怎么办?
高第说道:“我们合起来兵力只有6万多人,能不能募兵?”
王永吉说道:“兵器哪里来?”
高第说道:“我在关内有兵器所,可以打制兵器。”
李在公说道:“卢龙县城也有不少铁铺,也可以打制兵器。”
吴三桂说道:“我们从关外带来的百姓中,有很多是青壮年,可以招募为兵。”
李在公说道:“永平府青壮年也很多,应该能招募到不少兵士,可粮食到哪里去筹措?”
王永吉问道:“府库里还有多少粮食?”
李在公说道:“府库里所有的粮食都拿出来,也只够我们食用7天,招募士兵后,恐怕连7天都不够。”
吴三桂听后,说道:“立即派人去采购粮食,把能买到的粮食都买过来。”
李在公说道:“为了把你们从宁远接回来,没剩下多少府银了。”
王永吉听后说道:“兵还是要募,粮食也要买,能多撑几天也是好的。”然后,他想起苏观生又派人来的事,就说道:“你们说,天津方面会不会是真的?”
吴三桂说道:“李自成都那样了,他啥歪门邪道都会想出来,还能信吗?”
李在公说道:“我们孤军奋战,总得想个法子呀。”
大家沉默了一会儿,监军童逵行站了起来,说道:“我们是否可以借兵?”
吴三桂问道:“向谁借兵?”
童逵行说道:“如我们不想投靠李自成,那只剩下向多尔衮借兵一条路。”
李在公问道:“你说向谁借兵?”
童逵行一字一言地说道:“向多尔衮借兵。”
高第一听,忙说道:“亏你想得出来的。我们和多尔衮是死敌,怎么能向他借兵。”
童逵行说道:“为啥不试试呢?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时,不也是向回纥人借兵的吗?”
黄蜚站了起来说道:“我们绝对不能向多尔衮借兵。”
童逵行说道:“目前我们被李自成、多尔衮夹在中间,进也进不得,退也无退路,携带的粮草很快就会耗尽。”
李在公说道:“我们可以坐船去登莱。”
吴三桂说道:“坐船去登莱不妥。”
李在公问道:“为啥不行?”
吴三桂说道:“前一阵子我们能完整撤离到关内,一是建奴没有水师,二是我们趁其不备悄悄入关的。现在天津三卫既然降了李自成,天津水师必然也会投奔过去。我们不知道山东、登莱有没有被李自成占了。即使登莱没有投降李自成,从山海关到登莱有500里路,仅靠黄蜚的水师,需要多少个来回才能把我们6万人运到登莱?还有家属怎么办?而且我们这边只要一动,李自成或多尔衮的部队就会随时攻击我们,我们殿后的部队必将全军覆没,请问有哪位将军、哪些将士愿牺牲自己留下来殿后?再说,投靠了李自成的天津水师会轻易放我们过去?他们一旦在海上袭击我们,我们还能安然无恙吗?”
黄蜚说道:“那我们也不能向多尔衮借兵呀。我们和建奴斗了几十年,最后却是向他借兵,多丢人呀。”
吴三桂看了看王永吉,说道:“童逵行提的建议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向多尔衮借兵后,让他从北古口、喜峰口入关攻击李自成的侧翼,我们从这里正面攻击李自成。待攻下京城,找到太子后,立太子为皇上。”
黄蜚问道:“多尔衮会白白出兵?”
吴三桂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关外,与多尔衮谈判,探探他出兵的条件。”
说完,吴三桂、李在公、黄蜚、童逵行都看着王永吉。
王永吉想着目前的处境,沉默了好久,终于说道:“可以试试,等夺回京城后,我们给他们银两酬谢,他们必须退回关外。”
吴三桂说道:“明天我就派人去关外与多尔衮联系。”
吴三桂刚刚回到自己的住所,一个亲兵走上前禀告道:“大人,你舅舅来了。”
吴三桂问道:“他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
亲兵说道:“他和洪承畴一起来的,刚到不久。”
吴三桂走进客厅后,果然看到洪承畴、祖大寿带着帽子,一副商人的模样,坐在客厅里。
吴三桂对祖大寿说道:“你们也够大胆的,竟敢闯关进来。”
祖大寿说道:“我们带着帽子,装扮成商人,你的士兵没认出我们。”他边说边摘下帽子,露出头后的金丝小bian子。
洪承畴说道:“贤侄,听说你刚刚夺回山海关,前几天去哪里了?”
吴三桂就把前几天的情况告诉了洪承畴、祖大寿。
洪承畴说道:“李自成的话你也信?幸亏你醒悟得早,不然你到了北京,恐怕你死无葬身之地了。”
祖大寿问道:“三桂,你有何打算?”
吴三桂说道:“能有啥打算?父亲都这么一把年纪了,经得起李自成这么拷打吗?只怕现在都被打死了。陈圆圆出身贫寒,跟了我过了几天好日子,可也被刘宗敏抓了,肯定也遭到毒打了,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连自己的老婆都保不了,我还有何面目见人。李自成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我一定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