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知道刘云龙说的是保定来的何复,就说道:“辽东太大了,就设一个旅顺?”
刘云龙想了一下,就说道:“辽东半岛设旅顺府,辽东其它地域暂设沈阳府,让何复任旅顺府知府,张罗彦任沈阳总兵兼沈阳府知府,保定来的其他的人可任各县的知县。知县不够的话,以后再从登莱、南直隶或其他地方调派。”
这几天大家都已听说了张罗彦是怎么组织保定守卫战的,因此也不怀疑他的军事才能,至于张罗彦有没有地方治理经验,反正是暂时的,即使发现他这方面有不足,也可以马上从南方调知府过去,于是大家都没反对刘云龙的提议。
刚商量好知府、知县的事,张国维就问刘云龙:“城内的老百姓怎么办?”
刘云龙说道:“全部撤离。”
“全部撤离?”
“我们走后,天津要么被李自成占领,要么被多尔衮占领。城内百姓撤离后,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张国维问道:“你不是说城内有些百姓是仇恨我们的吗?”
刘云龙说道:“城内也有很多不仇恨我们的百姓。”
郑暄听后,点点头,说的:“天津百姓也是皇上的臣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
朱由检听后,忙说道:“对,把他们都带走。他们不走,我也不走。”
刘云龙说的:“皇上,你能不能别再添乱了,行不行?我们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太长了,南京需要你去主持大局。”
朱由检说道:“我不做皇帝了,要去就让太子去南京。”
刘云龙望着他,说道:“你......”
刘云龙看到朱由检眼里一副心意已决的样子后,就派人把太子朱慈烺请了过来,讲明原委后,问道:“太子殿下,你是不是跟范阁老、张大人先去南京?”
谁知朱慈烺说道:“我跟父皇一样,要走一起走。”
朱由检听后说道:“嗯,好样的。一国之君的心里就要装下天下百姓。”然后指着范景文、张国维、倪元璐、李邦华等说道:“你们先去南京主持大局。”
范景文说道:“你和太子都不去南京,那也得安排个人来监国呀。”
根据朝廷的规制,皇帝外出不在京城时,需要由皇太子留在宫内主持政务,如皇帝、皇太子都不在京城,可由皇帝指定的重要人物留在宫内代为处理政务,这叫“监国”。
朱由检想了一下,问刘云龙:“你有先知先觉之名,你说现在有哪几个藩王在南京?”
刘云龙说道:“没有藩王在南京,不过潞王、福王、崇王都在淮安,逃到淮安的周王已死了。”
张国维问道:“他们都逃到了淮安?”
刘云龙说道:“嗯。”
范景文问道:“周王死了?”
刘云龙说道:“我们从苏州出发时,他就死在了淮安。”
郑暄说道:“公子殿下说的对,我们路过淮安时,听凤阳巡抚路振飞说起过。潞王、福王、崇王、周王都逃到了淮安,周王在三月十一日就死在了淮安西湖的船上。”
朱由检听后,想了一下,对范景文、张国维说道:“你们到了南京后,立即让福王赶到南京监国。”
刘云龙一听让福王监国,就说道:“听说福王很好色。”
郑暄说道:“我路过淮安时,听说福王从怀庆出逃时,扔下自己的母亲而不顾,独自逃了出来。”
范景文知道刘云龙、郑暄的意思是说福王监国,德不配位,于是也说道:“要不,让潞王监国?”
朱由检却说道:“论序,应该是福王监国。”
刘云龙说的:“这是监国,又不是袭位,讲什么论序?”
朱由检说道:“我怕让别人来监国,南京的很多大臣会不服。即使福王名声不太好,不还有你们吗?”然后对张国维说道:“你先去蓬莱,让皇后她们和你们一起去南京。”
张国维说道:“遵旨。”
几个官员商量后,决定由范景文、方岳贡、王永吉、金铉、郑暄、方以智留下陪同朱由检、朱慈烺,张国维、倪元璐、施邦曜、凌义渠、孟兆祥、李邦华、陈良谟手持朱由检的诏书去南京。
天津水师、蓟辽水师因都是风帆船,航速慢,就和太湖水师留在天津。冯元飚、陈子龙率贺吉良的太仓水师、竺碧波的铁血军士兵运送百姓去辽东半岛。
商量好后,各级官员纷纷离开屋子,去劝说天津城内的百姓去登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