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听到这里,见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对刘云龙说道:“你啥时候学会了苏州评话?你还真能说。”
朱由检说道:“别打岔,让他说下去。”
刘云龙就继续说道:“玄奘到了那烂陀寺后,虽然佛教已在摩揭陀国衰退,但那烂陀寺依然是该国最强的佛寺。寺院僧众听说玄奘来自东土大唐时,都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年逾百岁的戒贤法师亲自给玄奘讲经,用了15个月的时间,为玄奘讲解瑜伽宗的真经。玄奘利用在那烂陀寺的那段时间,还学习了印度大陆各国的语言,研究了印度佛教各流派的学说,终于得到了‘三藏法师’的称号。随后,玄奘在印度各地游走访学。贞观十五年,玄奘在戒日王国举办的佛法大会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征服了所有与会的国王和僧众,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被印度各佛教流派奉为‘先知’,大唐也因玄奘的缘故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视为圣物。玄奘学成后,并没有留恋他获得的富贵和荣誉,而是一心回归故土,弘扬佛法。贞观十七年,玄奘带着657部经书踏上归途,贞观十九年重归大唐。他孤身涉险西行求法十九年,历经110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回国后又呕心沥血翻译经文十九年,直止圆寂。”
朱由检问朱慈烺:“皇儿,玄奘能孤身西行求法19年,靠的是什么?”
朱慈烺说道:“靠的是信念。”
刘云龙说道:“对,玄奘见证了印度大陆最后的荣光,也创造了中原佛教发展的巅峰。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证明信念的力量。”
朱由检又问朱慈烺:“作为国君,你认为需要什么信念?”
朱慈烺说道:“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
刘云龙说道:“《孟子》中的这句话是观念,或者说是理念、思想,不是信念。”
朱慈烺问道:“那国君的信念应该是什么?”
刘云龙说道:“做一个雄才大略、宽慈仁厚、睿智大气的仁君,让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得,病者有其医,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朱由检问朱慈烺:“听懂了吗?”
朱慈烺说道:“听懂了。”
朱由检对朱慈烺说道:“你跪下。”
朱慈烺跪下后,朱由检转过头对范景文、方岳贡、冯元飚、金铉、郑瑄、方以智、刘云龙说道:“今后太子能不能成为仁君,就要靠你们来教诲了。”
大家一听,知道朱由检是一心想退位了,这是朱由检退位前对各位大臣的重要交待,忙跪在地上,喊道:“陛下,我等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
朱由检对大家说道:“起身吧。”然后对刘云龙说道:“你是太子的义兄,以后要多帮衬帮衬他。”
刘云龙听后,再次跪下,说道:“陛下,如太子一心为国为民,我必辅佐太子重现大明辉煌。”
刘云龙没说出口的是,如太子和你朱由检一样无能的话,就废了他。相信朱由检能听出他的话中之音。
“起来吧。”待刘云龙起身后,朱由检说道:“你的《西游记》我听懂了,你的意思是说今后汉满是一家?”
“今后,不仅汉、满是一家,蒙、回、藏和我们也是一家。”
王永吉说道:“懂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要向关外运送多少难民?”
刘云龙说道:“至少300万。”
范景文问道:“那李自成、张献忠呢?”
刘云龙说道:“还是那句话,守住我们的防线,让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在北部去混战。”
郑瑄说道:“我们以前吃亏就吃亏在两线作战,一边与关内的流寇作战,一边与关外的建奴作战。现在国内有了‘三皇一王’,难道我们还想多线作战吗?”
郑瑄说的“三皇一王”自然是指大明国皇帝朱由检、大顺国皇帝李自成、大清国皇帝福临和大西王张献忠。
范景文说道:“我们现在是驱狼斗虎。”
方以智问道:“那我们是什么?”
刘云龙说道:“我们是雄狮。”
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