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边吃饭,边和士兵们聊着天。有些士兵说自己的老家在郿县(今宝鸡眉县),有的士兵说自己的老家在郏县,有些士兵说自己的老家在林县(今林州)......,问下来,他们大多来自陕西、山西、河南。
刘云龙就问他们,想不想回老家?
士兵们都说,谁不想回老家?可老家不是旱灾、蝗灾,就是兵灾,现在回去都得饿死。
刘云龙就告诉士兵们,等我们打回去,就不再有兵灾了。以后我们在你们的老家大搞水利工程,即使遇到旱年也不会出现严重的旱灾。今后使用了农药,就不再怕蝗虫和其它害虫。
这几天士兵们在林屋村都已见到农民们使用的农药,所以他们相信这些农药能杀死蝗虫。可怎么搞水利工程?又得花多少钱呀?
刘云龙看着满脸疑惑的士兵,于是就说道,就以林县来说吧,林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多山,山地和丘岭占90%左右,多陡崖、峡谷,尽管境北有漳河,境内有洹河、淅河、淇河,但洹河、淅河、淇河都属于雨水补给型,水位深受雨水影响。夏秋季下暴雨时,会引发洪水,冬春季枯水期时有些河流会断流,连春播的水都保证不了。现在林县官府搞的水利工程都是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今后,我们就在林县境内修几个水库,用来蓄水、发电,再修一条输水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境内,这样就能旱涝保收了。林县境内还有煤矿、铁矿、石灰石矿、白云石矿,可以利用水库发的电和开采的煤炭来发展工业。
那个来自林县的士兵忙问道:“刘总,你去过林县?”
刘云龙在后世去林县参观过红旗渠,于是说道:“去过。”
那个士兵就说道:“怪不得你这么了解林县。不过,你说的水库、输水渠道,得花几十万两银子吧?”
“为了苍生,花多少银子都值得。”
“等修水库、渠道时,我来做放炮手。”
“行。”
那个来自眉县的士兵忙问道:“刘总,我们宝鸡地处关中平原,为啥也会连年受灾?”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渭南(洪武十四年设渭南县),其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是汉中平原和兴安盆地(今称安康盆地),是陕西人口密集地区,曾是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刘云龙见那个士兵问起关中平原的事,想了一下,然后说道:“关中平原境内有渭河、泾河,我们的成语‘泾渭分明’就来自于这二条河流,大禹治水就发生在关中平原东端的风陵渡,我国古代着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等都引自渭河、泾河,历史上是我国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与成都平原一样也是‘天府之国’。它是大秦帝国的发祥地,也是汉朝、唐朝时的赋税重地。但是,自唐朝后由于陕西地区的官员一直在用老式思维管理着渭河、泾河,靠吃老本来搞农业,仅仅靠疏浚渭河、泾河已无法抵御这次小冰河气候对农业带来的灾难,所以陕西成了重灾区,流民四起,灾祸连年。”
“那应该怎么治理渭河、泾河?”
“渭河发源于安定州(今甘肃定西县)的鸟鼠山,流经关中平原后汇入黄河,全长约8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3.5万平方公里。泾河发源于六盘山东麓,流入关中平原后,在西安东北部汇入渭河,全长约460公里,流域面积约4.54万平方公里。这二条河流的水源补充主要来自于山上的雪水和雨水,径流分布很不均匀,秦岭、关山地区的径流高,平原、谷地地区的径流低,流经黄土高原后,携带着大量泥砂,这些泥砂沉积在河底,不断把河床太高,夏秋季发大水时,就不断发生洪涝灾害,甚至把郑国渠多次冲毁,官府也只是将堰口上移,致灌溉面积越来越少。冬春季水源往往又不足,渭河、泾河的有些支流会断流,在这个小冰河时期,甚至连干流都会断流,连春耕的灌溉用水都保证不了,所以连年闹灾荒。要改变这个局面,不能仅靠疏浚河道,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在渭河、泾河的上游修建水库,比如在渭河的支流涝河、黑河、石头河、千河、凌水河、泔河及泾河的支流清水河、姜家河、三水河、太裕河等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库,另外,自眉县引渭河水向东灌溉武功、兴平、咸阳的耕地,在泾河郑国渠的基础上,修建泾惠渠、四合渠等灌溉渠道,有了这些不仅有了航运便利,还能确保关中平原在旱年也有灌溉用水。”
刘云龙边说,边在地上把关中平原的大致区域、山脉、河流及要搞的水利工程画了出来。那个来自眉县的士兵看了地图后,伸直了舌头说不出话来。因为刘云龙说的那些水利工程,可能要花几千万两银子,陕西官府是想不出的,即使想搞这些水利工程,也没钱搞。他“嗯”、“嗯”了半天,才说道:“刘总,以后等我回了老家,我也要做开山劈石的放炮手。”
“好。不过,你们首先得好好训练,才有机会打回老家去。”
这个士兵听后,挺直了身板,说道:“明白。”
由于士兵们明天一大早就得起床挑水,因此刘云龙和士兵们聊了一阵后,就带着贝喜鲁、袁时中、李岩回苏州了。
李岩一直认为袁时中是农民军的叛徒,因此一路上也不愿意和袁时中说话。他一边揉着被磨破了皮的肩膀,一边问刘云龙:“听说几年前,你也是穷人?”
刘云龙说道:“嗯,几年前你还是个小地主呢,我可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要不是跟着师傅学手艺,说不定也饿死了。”
“那你干嘛反对我们推翻罪恶的朝廷?”
“如李自成或张献忠是明君的话,我并不反对改朝换代,可他们是明君吗?”
“我们永昌帝有啥不好?老百姓都杀牛羊、备酒浆地迎接他。”
“那是你们的宣传,还说是迎了闯王不纳粮。我问你,要是老百姓真不纳粮的话,你们的大顺政府怎么运作?官员的俸禄哪里来?等你们把地主豪神都吃大户后,等着坐吃山空吗?还有,我在天津的时候就提醒过你,尽管李自成有你、宋献策、牛金星几个谋士,可他骨子里就是个杀人放火的流寇,他手下的几个将军和他一样是疯子,把老百姓不当人,不然不会驱使饥民来进攻我们。即使他做了皇帝,大顺朝也持续不了多久。”
“你们官军不也在抢劫吗?”
“话可不能这么说,有抢劫百姓的官军,也有纪律严明的官军,比如我们苏州抚境内的军队可没抢劫百姓,我们铁血军也没抢劫百姓。今后,凡是抢劫百姓财物的军人,不管他是将军,还是大头兵,都要法办。”
“法办?你们的左良玉在湖广抢的比我们还多,朝廷把他法办了吗?”
“那是时候没到。时候一到,就会办了他。即使朝廷不办了他,我也会替天行道。”
“天下有那么多的贪guan,朝廷都能办了他们吗?”
“给朝廷时间,相信你会看到一个朗朗晴天的。现在土地集中和地主豪神、藩王偷税漏税是主要矛盾,我们先要搞土改,让老百姓活下去,再来慢慢治理官场。”
“朝廷早该搞土改了。”
“你也认为朝廷当前首要的工作是搞土改,其它的事可以慢慢来,是不是?你要相信义兴帝会把土改进行到底的。你也可以花点时间去江南各地看看,了解一下土改情况,顺便给朝廷提一些建议。”
“我自由了?”
“你当然自由了。你明天想渡江去北方也可以。”
“我身无分文,怎么去北方?”
“这样,我下面有个报社,你去那里做个记者。等你赚满盘缠后,你随时可以离开。”
“真的?”
“真的。不过,你得用笔名发表你的文章,不然李自成知道你还活着,会对红娘子不利。”
“那我用笔名‘十八子山石’,可以吗?”
刘云龙知道“十八子山石”就是“李岩”,就说道:“用什么笔名,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