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倒是可以,可我怎么过去?我的西南面是黄得功的部队,正南面是宋若水的部队,东边是柴济汉的部队,北边是高杰的部队。只要我一动,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杀过来。”
“你还怕了他们不成?”
“不仅我怕他们,高杰也怕他们,今后你们也得怕他们。”
“哦,有啥可怕的?”
“宋若水、柴济汉的部队原先都是苏州巡抚属下的地方部队,他们各有一个千营装备了很先进的枪炮,每个千营都能对付我的2万人马。2个月前,兵部侍郎金铉奉命去逮捕刘泽清时,刘泽清想率部造反,他的3万人马被金铉带来的2000人团灭了。”
“我也听说南直隶有一支很厉害的部队,就是他们把朱由检救出了北京。你能搞到这种枪、炮吗?”
“等朝廷给我部配发了新式武器后,我就想法送给你们一些。”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还不知道。兵部要给新招募的60万新兵先配发新式武器,然后才轮得到我们。”
“你们招了60万新兵?”
“嗯,是由苏州巡抚左懋第、浙江巡抚黄鸣骏招募的。”
两人正说着话时,刘良臣的儿子刘泽洪从外面走了进来。
自刘良臣投降后金后,刘泽洪就一直跟着伯父,他听说应旻来后,忙从驻地赶了过来。
刘泽洪看见应旻后,喊道:“应叔叔好。”
应旻上下打量着刘泽洪,说道:“十几年没见,长得越来越结实了。怎么没把孩子带过来?”
“知道你来后,我就急着先赶过来了。不过,我已派人去通知家里了,他们待会儿就过来。”
“你父亲一直很牵挂你们,这次特意让我来看望你们。”
“谢谢应叔叔。你准备在这里待几天?”
“明天就走。”
“这么急?”
“你知道我的身份,哪能在这里待几天?”
“这里除了我们几个外,外人都不认识你。”
“话是这么说,但还是小心为妙。”
这时,刘良佐的儿子刘泽涵从外面匆匆走了进来,说道:“知府李可植来了。”
刘良佐一听,忙对应旻说道:“你先去后屋回避一下。”
待应旻去了后屋后,刘良佐赶紧来到了大门口,果真看见凤阳知府李可植和2个官府的人穿着蓑衣站在那里。
李可植,湖广长沙府善化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初授南直隶溧水县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到河南封丘任知县,崇祯八年(1635年)到浙江余杭任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吏部推荐为南京户部主事,遭人诬告,于是继续在余杭做知县,直到去年才擢为凤阳知府。历史上,清军南下后,李可植誓不仕清,到溧水县归隐,死后,葬于小回山。
刘良佐到了门口后,说道:“李大人,你怎么过来了?”
李可植说道:“我来向你通报一件事情。”
“什么事?”
“颍州知州向我报告,说贵部曹虎擅自提前掘开了蒙洼段淮河河堤,致泄洪区内来不及撤离的200名百姓被淹死。”
“什么,此事当真?”
“我已派人去核实,你也可以去调查一下。”
“我一定会调查清楚的。李大人,进屋坐坐吧。”
“不了,我还要回到河堤上去呢。”说完,李可植和他的2个随从转身走了。
刘良佐见李可植走远后,嘀咕道:“这种天,淹死几个老百姓,至于大惊小怪吗?”
晚上,刘良佐在家里宴请应旻,刘泽洪的妻子也带着孩子来到了刘良佐家。几个人正喝着酒时,突然屋子摇了起来。惊慌中,刘泽涵第一个醒悟过来,大喊道:“不好,地震了。”
于是,大家都纷纷跑出了屋子。十几秒钟后,屋子不摇了。尽管外面还在下着暴雨,但城内跑出屋子避震的市民还是不敢马上回家,果真又来了几次余震。一直过了半个多小时,大地好像平静下来了,一些实在受不了屋外暴雨的市民,大着胆子首先回到了屋内,此后,其他市民见没有危险了,也才纷纷回到了屋里。
回到屋内的应旻对刘良佐说道:“大哥,看来大明要完了。”
刘良佐问道:“何以见得?”
“你看,先是没日没夜的狂风暴雨,现在又是大地颤抖,这不是遭天谴吗?”
刘良佐听后,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回去后,告诉多尔衮,只要时机合适,我会率部反正。”
“行。”
几个人又围着桌子,继续喝酒。
凤阳府的这次地震,用今天的震级来分类,大概为5.5级。幸好官府在暴雨前已撤离了居住在破旧房屋里的老百姓,因此除了一些危旧房在地震中被震塌外,没有造成严重损失。后来,《凤阳府志》记载“凤阳地屡震,毁屋十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