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室平原(也称钏路平原)位于虾夷岛东部,它的北边、西边是山地,东边靠近国后岛,南边是太平洋。它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虾夷岛第三大平原
十胜平原位于虾夷岛东南部,它的东、北、西是山地,南边是太平洋,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平均宽约40公里,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是虾夷岛第二大平原。
石狩平原位于虾夷岛的中西部,它的北、东、西三面连接着山地,南面与勇拂平原以极低的分水岭(海拔24米)相隔,面积达到4000平方公里,地域与松江府相当,是虾夷岛最大的平原。平原内有石狩河(今日本人称石狩川)及其众多支流,土质主要是肥沃的火山灰土,至少可开垦300万亩耕地。
勇拂平原(日本人称勇払平原)位于石狩平原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向最宽20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北部与石狩平原相隔着海拔只有24米的小山丘,因此可以看作是石狩平原的南延。勇拂平原是虾夷岛第三大平原,与石狩平原一样,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平原内有纹别河(今日本称纹别川)、武河(今日本称武川)等河流,还分布着很多湖泊,至少可开垦50万亩耕地。历史上,日本人侵吞虾夷岛后,几乎杀光了虾夷岛的阿伊努人,并向虾夷岛大量移民,后来在勇拂平原的苫小牧市建了个“勇拂平原开拓史迹公园”,其无耻程度几乎与欧美殖民者无异。
另外,虾夷岛还有天盐平原、浜顿别平原、雄武平原、斜里平原等小平原。开垦了这些平原后,可以种植水稻、小麦、土豆、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也能种植芝麻、花生、大豆、黄麻等经济作物,甚至可以和济州岛一样饲养马、牛、羊等牲畜,不仅能养活岛上的阿依努人,也能养活来到岛上的几十万汉人。
由于濮罗雅紧跟大明,要不了几年,虾夷岛就会全面汉化。后来,濮罗雅强烈要求加入大明,虾夷岛成了大明国的虾夷省。
勘探队队长栾俊民率领一组队员正在札幌西北12公里的手稻山勘察金矿。栾俊民在完成了对国后岛、择促岛的金矿、铅锌矿、铁矿、锰矿、硫铁矿、硫磺矿的地质勘探后,就根据勘探集团总部的要求,率领勘探队员来到了虾夷岛。
虾夷岛的金矿开采始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当时开采的是砂金矿,由来自日本本州岛的和族人在渡岛半岛支笏湖西部的溪谷里发现的,这些日本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溪谷里淘到了1千两砂金,于是将这个砂金矿称为“千金金矿”。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人又在渡岛半岛南部的大仙玄山(今称大千轩岳)北部的几条溪谷里发现了砂金矿,占据渡岛半岛的松前家族就从本州岛引来大批流民开采渡岛半岛的砂金矿,日本幕府还特意成立了“山形山峰”这一机构来管理砂金矿的开采,随着不断地采掘,大仙玄山周围的很多溪谷里都发现了砂金矿,随后虾夷岛的砂金矿开采又蔓延到了岛牧、国力和日高河,到了万历四十八年,在虾夷岛开采砂金矿的和族人达到了3万多人。
千金金矿所在的地方,靠近石狩平原的南部、永拂平原的北部,这里有很多沼泽、洼地,栖息着很多鹤。
在日本人眼里,鹤与龟一样代表着吉祥、长寿,因此历史上日本人占领北海道后,于1807年将石狩平原的南部栖息着很多鹤的“洼地”命名为“千岁”,随后,仍在开采的砂金矿“千金金矿”就被改名为“千岁金矿”。1936年,日本人根据砂金矿在支笏湖西5公里的地方追踪到了岩金矿,这个岩金矿仍被称为“千岁金矿”。“千金岩金矿”经38年的开采后,于1974年闭矿,今有“旧千岁矿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