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土默川的土默特部就被称为“西土默特”,也称土默特本部。俺答汗为了逼迫大明向他开放边市,率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多次劫掠我边境,仅进攻大同的次数就达45次,我军战死的高级将领就有十多名,如都指挥使(正二品)王纲,参将(正三品)关山、张国辅、郑东,指挥使(正三品)殷隆、赵源、赵镗、周岐,被劫掠的人口达20多万。当时的三边总督曾铣多次奏请收复河套,可奸臣严嵩竟然诬告曾铣,嘉靖皇帝也不问青红皂白,听信了严嵩的谗言,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把曾铣和主战的另一位内阁大臣夏言杀了,此后朝廷内再也没人敢提收复河套的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再次率土默特人部、鄂尔多斯部进攻大明,在大同击杀了前往阻击的总兵张达,随后东行,自古北口入长城,经密云、怀柔、顺义,兵临京师安定门下。这是自土木堡之变后,蒙古人再次兵临北京,朝廷被迫给俺答汗送去了大量银两、珠宝、玉器,俺答汗拿到银两珠宝,在京城烧杀抢掠够了后,才退兵,史称“庚戌之变”。后来,土默特人又多次入关劫掠,直到隆庆五年(1571年),在俺答汗妻子三娘子的努力下,大明才与土默特达成协议,大明与土默特休战,大明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向土默特人开放边市。此后,直到林丹汗征服土默特之前,大明与土默特人很少再有战事。
噶尔图去世后,西土默特部由其长孙卜失兔(也称博硕克图汗)统领。
鄂尔多斯部的衮必里克有9个儿子,他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将12个鄂托克分封给9个儿子。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衮必里克去世后,由长子诺延达喇(又称吉能)继承鄂尔多斯部首领。诺延达喇继位后,鄂尔多斯部发展出了4个集团和12个鄂托克,4个集团是扣克特、失保嗔(也称锡包沁)、乌喇特(也称乌拉特)、唐古特,是鄂尔多斯部的核心,12个鄂托克是达拉特、杭锦、伯速特、乌审、伯特金、哈里古沁、浩济特、克烈(也称克里野斯)、察哈特(由察哈特、明阿特组成)、科尔沁(由科尔沁、忽雅古沁组成)、郭尔沁、阿玛海。此时,鄂尔多斯部与土默特部保持着联盟关系,全力支持俺答汗进行的对内对外战争。俺答汗与大明结盟后,在他的请求下,大明同意向鄂尔多斯部开放边市,并封诺延达喇为都督同知。隆庆六年(1572年),诺延达喇去世后,由长子布延巴图尔鸿台吉继承鄂尔多斯部首领。次年,布延巴图尔鸿台吉率部随土默特部进攻卫拉特蒙古,击败了辉特部,不久布延巴图尔鸿台吉被收降的辉特部首领额色勒贝所杀。布延巴图尔鸿台吉死后,由长子卜失兔(也称博硕克图汗,与土默特部的首领同名)。鄂尔多斯部的博硕克涂(卜失兔)后因信奉佛教,得转金轮匝噶喇斡尔第彻辰济农汗称号(简称彻辰济农汗、车臣济农汗)。彻辰济农汗继位后,认为与土默特部比起来,明朝对他封赏不均,于是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不顾母后的劝告,与大明重开战端,被明军屡次打败,损失惨重,自己也受了伤。天启六年(1626年)彻辰济农汗去世后,由长子额璘臣继承鄂尔多斯部首领。
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率清兵及科尔沁部联合出击林丹汗,林丹汗知道自己不敌皇太极,就让多罗特部留守察哈尔旧地,自己率数十万部众西迁右翼,年末进攻喀喇沁部,接着进攻土默特部左翼,攻陷了归化城。崇祯元年正月,林丹汗又扫荡了蒙古永谢布部,此后东部永谢布部溃散,就不再存在了。林丹汗摧毁永谢布部后,又在归化城再战喀喇沁部,获得了胜利。崇祯二年(1629)年,林丹汗进攻土默特右翼,缴获了土默特部卜失兔的金印。西土默特部的卜失兔(也称博硕克图汗)遂西遁后套平原,躲到了鄂尔多斯部,不久就死在了那里。卜失兔死后,其子俄木布继承土默特部首领。不久,林丹汗又向西进攻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部不敌,额璘臣不得不率部向林丹汗投降,被他收留的土默特部残部也在俄木布的率领下投降了林丹汗。
林丹汗收服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后,在成吉思汗陵前举行庄严的仪式,宣称自己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崇祯十年(1631年),林丹汗为了夺回阿鲁科尔沁蒙古各部,遂兴师进攻阿鲁科尔沁部,阿鲁科尔沁部在后金的支援下,击败了林丹汗,林丹汗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仅仅带走了色棱阿巴亥的部分属民。这是林丹汗在漠南的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崇祯五年(1632年),河套地区遭遇早霜,以至于颗粒无收,牛羊多死伤,又引起瘟疫流行,兵员民众严重减员。皇太极看准机会,又联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等部进攻林丹汗。林丹汗获得情报后,知道自己没法打败皇太极,立即率众西逃,去了青海大草滩(今甘肃民乐县永固镇一带)。一向支持林丹汗事业的漠北喀尔喀却图汗(也称朝克图台吉)率部4万,南下打败了“青海土默特”,来到大草滩与林丹汗会合,此后‘青海土默特’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没过多久,却图汗于崇祯十年(1637年)又被进入青海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打败。
崇祯七年(1634年),林丹汗因天花病死在了青海大草滩。林丹汗死后,由长子额哲袭位。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部车臣汗部硕垒致函额哲,希望额哲移帐漠北。在额哲还没动身时,多尔衮奉皇太极之命,和豪格、岳托于崇祯八年(1635年)三征察哈尔,来到了河套平原。额哲在母亲的劝告后,投降了后金,并献出了传国玉玺,蒙古帝国灭亡,漠南蒙古全部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玉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领主奉为“博格达车臣汗”,乃于1636年建立大清国。
皇太极征服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时,逃到后套平原的西土默特本部人马只剩下了3300余丁。皇太极知道土默特部曾雄霸漠南,就把西土默特部中的乌审、达拉特、杭锦等部分离了出来,就于崇祯九年(1636年),将西土默特本部3300余丁编为土默特左、右翼两旗(也称西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共设12个佐领(也称苏木、盖章),每个佐领领有150户,约300丁。编成的左右两翼旗并不设札萨克,而是由清廷委任都统来统领,每旗的副统领才由土默特人担任,这些副统领不得世袭。现在土默特左旗的都统是古禄格,右旗的都统是杭高,这二人都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而是原俄木布的属下。同年,由于鄂尔多斯部出动了一个鄂托克协助多尔衮进攻额哲,因此封额璘臣为济农,设鄂尔多斯旗,由额璘臣掌之。
朱慈烺听到这里,问道:“能说说三娘子的事吗?”
刘云龙说道:“三娘子本名‘奇喇古特钟金’(简称钟金),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出生于蒙古瓦剌地区一个小部落首领家庭。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土默特俺答汗西征时,看中了才9岁的三娘子,于是三娘子被父亲献出,准备嫁给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隆庆三年(1569年),钟金依婚约来到了土默川,谁知俺答汗见到这位未过门的孙媳妇后,见色起意,不顾后果地将钟金据为己有,作为自己的第三任妻子,那年钟金19岁,而俺答汗已63岁了。因她是俺答汗的第三位夫人,因此被称为‘三娘子’。俺答汗迎娶了三娘子后,他的孙子把汉那吉愤而出走。三娘子嫁给俺答汗后,知道土默特部经二十多年的征战,不仅损兵折将、百姓流离失所,经济也被拖垮了,出身于黄金家族的部落对俺答汗的汗位蠢蠢欲动,于是她力主与明朝讲和。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和土默特部议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界贸易,史称‘隆庆封贡’,对此三娘子功不可没。隆庆六年(1572年),俺答汗、三娘子准备按照元大都的样子,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修建城池,十年后,城池建成,朝廷赐名为‘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此时,俺答汗已年老,且身染疾病,政务由三娘子处理。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长子辛爱黄台吉(莫伦皇后所生)自满套儿回归化城继位,辛爱台吉按照蒙古风俗,收取了父亲的妾室为妻,也包括三娘子。俺答汗火化后,从中拣获无数无色珍珠斑的舍利子,三娘子令尼泊尔工匠以宝石、金银制作了一座大型舍利塔,将俺答汗的骨灰放入其中,在大召寺西侧建造了一座庄严的青色宫殿,供奉俺答汗的舍利塔。4年后,辛爱台吉病死,由辛爱黄台吉的长子噶尔图(也叫赶兔、扯力克)继承土默特部汗位、“顺义王”王位。噶尔图又收取了父亲的妾室,三娘子又成了噶尔图的老婆(那年她37岁),明朝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噶尔图去世,他的长孙卜失兔向三娘子求婚(那年她57岁),此时,三娘子的亲孙子素朗(也称素囊)与卜失兔有了“夺嫡”之争,大战一触即发。为避免内战,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娘子选择与卜失兔成婚(那年她62岁),卜失兔袭“顺义王”。明朝为了安抚素朗,封素朗为“都督同知”,封素朗的母亲“大成妣吉”为“忠义夫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娘子去世,享年63岁,万历皇帝特地遣使臣吊唁,赐以隆重的祭礼,以表彰她的不朽功劳。三娘子一生,总共辅佐四代“顺义王”,坚持汉蒙友好的约定,堪称伟大。”
“三娘子好是好,不过今后一定要改变蒙古人、满人的婚俗,再也不能这么混乱下去了。”朱慈烺说完又问道:“占领前套平原后,要恢复云内州吗?”
“要。不过,既然前套平原有归化城,恢复的‘云内州’就叫‘归化府’如何?”
“归化府?不错,就用这个地名。要移民多少人合适?”
“暂时移民几千就够了。”
“为啥?”
“俺答汗将从塞内劫掠来的几十万汉人安置在了前套平原,这些汉人在前套平原耕作,种植水稻、麦子、小米、大豆,时间长后,土默特人逐渐离不开易于消化的稻米、面粉。随着蒙汉百姓交往的加深,很多土默特人逐渐由牧转农,开始了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俺答汗为了管理境内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建造了十几个‘板升’,也即城镇,归化城就是境内最大的‘板升’。我们安置到归化府的几千难民暂时别去和当地人抢夺耕地,只要教会他们种植玉米、土豆、红薯就行了。另外,我们在归化府境内大办工业,生产钢铁、农药、化肥,今后,只要前套平原的粮食亩产量大幅度增长,当地百姓得到甜头后,再大规模开垦土地,那时仅前套平原生产的粮食,就能养活整个漠南地区的人口蒙了,甚至还能输出粮食。”
“归化府有哪些发展工业所需的矿物?”
“皇上,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勘察到很多金银矿、铜钼矿、铁矿、煤矿、磷矿、石墨矿、石棉矿、高岭土矿、白云石矿、石灰石矿、石英石矿等,最大的铁矿位于归化城西北360里的渣尔泰山(今白云鄂博矿区),铁矿储量就达14亿吨,还有4千万以上的稀土储量,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归化城附近就有中小型煤矿,最大的煤矿位于归化城西南240里的黑岱沟地区(今准格尔煤田),煤炭储量在360亿吨以上,大多可以露天开采,在该地区的苏格里盆地还有特大型天然气田;归化城西北80里的昆都仑河两岸(今属武川县)有大型石墨矿,石墨储量在8千万吨以上。”
“嗯,有这么多矿足以搞工业了。那么在后套平原呢?”
“汉代在后套平原设立过五原郡,我建议在后套设立五原府。”
“那就叫五原府。可林丹汗、多尔衮征讨鄂尔多斯部,该部好像没损失多少,该怎么处置?”
“额璘臣领有的鄂尔多斯旗还有万户左右,人口是多了一点,而归化府内的蒙古人又偏少了,我们可以将五原府境内鄂尔多斯部中的乌审、杭锦、达拉特等部等分离出来,单独设旗。”
“这主意不错。向后套平原移民十几万,开耕土地后种植庄稼,同时开矿办厂。五原府境内有哪些矿产?”
“五原府境内也有金银矿、铜钼矿、铅锌矿、铁矿、硫铁矿、煤矿、石墨矿、石灰石矿、石英石矿。汉代公孙敖在阴山北的摩楞河东岸驻有古城,这座古城可以称为‘新忽热古城’,在该古城附近有储量在160吨左右的大型金矿(今浩尧尔忽洞),只是埋深较深,开采难度比较大,埋深500米左右的黄金储量在90吨左右,埋深1400米以下的黄金储量在76吨左右;五原府境内的铅锌储量在1400万吨以上,如阴山南部的呼和嘎恰(今称东升庙)、包尔嘎恰(今称炭窑口)、查石太山(也称渣尔泰山)一带就有大型铅锌矿;铁矿主要分布在乌拉山、查石太山、狼山一带,储量在6亿吨左右;铜矿主要分布在阴山北部的霍格奇,铜储量在70万吨以上,包尔嘎恰的铅锌矿中也含有50万吨的铜,因此是个锌铜矿;煤矿分布在黄河两岸,特别是黄河南岸、陕西榆林北部之间的广大区域内有3千多亿吨的煤炭储量,地底下几乎全是煤炭;五原府境内的硫铁矿极为丰富,矿石量在5亿吨左右,是目前我国境内最大的硫铁矿矿集区,如阴山北部的查石太山就有4千万吨的硫铁矿(今称三片沟硫铁矿);五原府境内的石墨资源也很巨大,储量在3亿吨左右,‘新忽热古城’附近除了有大型金矿外,还有大型石墨矿,另外在乌拉山的海流斯太沟(今属乌拉特前旗)、哈达门沟(今属乌拉特前旗)、德岭山(今属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今属乌拉特中旗)、前达门沟(今属乌拉特中旗)都有大型石墨矿。”
朱慈烺听到这里,说道:“河套平原真是风水宝地呀,不仅土地丰饶,矿产也有这么多。等陈子龙占领河套地区后,我们就在该地区发展工业。”
刘云龙说道:“皇上,你要不要去安抚一下新来的难民?”
朱慈烺忙说道:“要的,我必须去安抚他们。”
于是,刘云龙、刘文炳、宋琬陪着朱慈烺去安抚来到锡林浩特的2万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