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欢。”苏言看着江月回答,“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参观,所以他们表现得都很积极,他们对于油画的喜爱会让油画产生主动触碰游客的欲望。
对于油画来说,那是游客对于它存在的肯定,就像是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笔下的人物被人喜欢,被作家赋予生命的人物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和作家一样的想法——
——那就是获得更多人的喜欢。”
每个作品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创造作品的作者可能都有想过,这样的创作会有多少人喜欢呢?这是凝聚了作者心血的作品。
即使作者最开始可能只能突如其来的灵感然后创造了这幅作品,也没有想过能被其他人欣赏或者喜欢,但是当自己的作品有了见世的机会,或许就会不由自主的希望。
达·芬奇是个天才,能在美术馆里被展览的作品的作者都是天才,但是他们或许都曾为自己的作品不够受人喜欢无法卖到好价钱而忧虑过。
因为生计问题,他们需要卖掉自己的画作解决温饱,只有喜欢的人越多才能卖出好价格,但是世人喜欢的东西往往并不是作者喜爱或擅长的。
为了迎合市场,作者们会做出改变,去迎合普罗大众的审美,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缺少了灵韵,因为那不再是作者突如其来的想法,反而变成了:
因为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作品,所以我得这样画。
当满心壮志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被世人接受,过得穷苦潦倒的画家决定迎合大众审美,他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画家成了炙手可热的大画家。
原先画山可以看到广阔的天空,广袤无垠的大地;原先画水可以看到自得的游鱼,经年历久的石子;后来画山是山,画水是水。
他的确成了鼎鼎有名的画家,可百年后世人去看他的画,却又说他以后的画不如最开始的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灵气就得穷困潦倒,等到百年后再被世人称赞一声“绝世天才”;想要谋份富贵就得做出取舍,哪怕百年后世人说他不好又如何,他只是做出了当时最正确的选择。
每一个被用心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希望被人喜欢,因为苏言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较浅,所以并不能很好的共情画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也因此他们并不喜欢这些作品。
但是江月只是看着那幅巨大的壁画,她很轻地叹了口气,像是要感慨些什么,但是她并没有说话。
她只是用一个非常平静、带着欣赏的眼神去看那幅画,好像就能和百年前创作这幅画的人突破时间的限制对视上一样。
42岁的达·芬奇很穷,为了混口饭吃答应为公爵创作这幅壁画,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无法解决饥饿问题。
现实的压力也让这幅画作创作困难起来,因此他用了三年才完成《最后的晚餐》这幅壁画。
正在修道院擦汗的大胡子男人若有所感地回头,他感觉有一道非常欣赏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在那一刹那,他们都看到了彼此,美术馆的江月看到了那个时候的达·芬奇,他的目光带着不解和震惊,而江月只是笑了笑,轻声说着:
“Mi piace il tuo lavoro.(我喜欢你的作品)”
江月的表现一直都很冷淡,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冷漠,但此刻她却是真心实意地笑着的。
那笑容就像初春的朝气融化了冬日的冰雪,驱除了寒冷留下了温暖,让埋没在冬日里的花,拥有了在初春盛开的生机。
他的浑身脏兮兮的,到处都是颜料,甚至脸上也有,还沾到了胡子上,但是他非常开心地露出了一个孩子般喜悦的笑容。
“Grazie per il piacere, bella signora.(谢谢你的喜欢,美丽的女士)”
“咔嚓——”
玻璃碎裂的声音,或许不只是玻璃碎裂的声音,还有跨越百年的欣赏。
你总会被人喜爱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