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何足道介绍了青门内的基本情况,杨不易确信,明里岫口中的自己“师父”,绝对不是“老头子”绣川琅。
因为绣川琅乃是堂堂的一国储君,只需将来顺利接掌王位,便手握绣川万里江山,麾下更有数十万绣川铁骑。
他绝不会无聊到,跑到江湖中去创立这么一个,几乎全是由社会底层百姓或是江湖人士,组成的这么一个组织,或者说是门派。
而且这十几年来,他与绣川琅几乎是形影不离,也从未见到他与外界有任何接触,想要掌控这么大一个组织,这完全不可能。
杨不易快步追到明里岫身边,用手臂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肩头,俯身在她耳畔轻声问道:“你说的,我那个‘师父’,是唬那个何足道的吧?”
明里岫回头白了杨不易一眼,没有说话。
她其实很想问,他的赌术,以及他能看破何足道的那些江湖把戏的经验,是谁传授给他的?
关于青门的事,要不要告诉他,师父没有特别交代,但关于那个人,师父说,现在还不是告诉他的时候。
如果那个人真是师祖,那么论起辈分来,自己也该叫杨不易“师叔”,对于这一点,明里岫其实心里是很不爽的。
但她内心里,其实又很希望,那个人真的是师祖,毕竟关于师祖的传说,在江湖上已经接近神话。
若是有生之年,自己能见一见师祖本人,也是一件极荣耀之事。
不过明里岫心中也奇怪,如果那个人真是师祖,为何只传给杨不易赌术,却没有将他一身的武道绝学传给杨不易呢?
那日她打伤杨不易时,这小子的实力,大抵也就是才初登武道三阶的样子。
可这只短短月余的时日里,他竟已经触碰到了四阶的门槛。
这样的神速,又是何等的天赋才能做到?若师祖将一身武道绝学传给他,那他此时又该是怎样的境界呢?
听师父说,师祖当年是十五岁突破的四阶,到二十岁他踏出江湖之时,已经是五阶境界。
而这小子的天赋,恐怕比起师祖来,也就只差了那么少许吧。
“你倒是说话啊?”见明里岫不答话,杨不易继续追问。
明里岫没好气地答道:“这有关系吗?反正现在你是他的师叔祖。”
杨不易翘起嘴角,调笑着说道:“那这么说来,我岂不是你的师叔?叫声‘师叔’来听听啊,明里姑娘。”
明里岫抬掌欲打,杨不易连忙后退闪避,刚好撞在正准备凑过来的何足道身上。
他心中正有几个疑问,想要向杨不易讨问个明白。
对杨不易如何从他怀里摸走符纸,又是如何知道那符纸上做过手脚,他倒没有什么疑惑。
这种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本事,正是他“千”字门的绝学之一,作为“龙头”的弟子,会这些也不奇怪。
那符纸正是用一种特制的药水浸过,所以黄中泛青。而符纸上面,则是用一种极细的晶体粉末,用米汤水混了,先将符篆勾画在纸上,待米汤干透,粉末便会附着在纸上。
这种晶体粉末脱水以后,会微呈浅蓝色,画在那泛着青色的符纸上,不细看也看不出来。
当符纸被取出展开,那晶体粉末便会立刻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从而逐渐变成红色。
这过程原本比较慢,但若是掌心的汗液较多,或者在拿取符纸之前,先将手浸湿,便能加速显现过程。
所以何足道的袖中,还藏有一块用水浸润过的帕子,在拿取符纸之前,先用手捏一捏那帕子,再将符纸摊在掌心,纸上的符篆便可快速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