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北假。
北假之地的由来,在曹魏时期一位文人苏林对《史记·匈奴列传》的注释中可以窥得一二。
“北假”得名是由于“北方田官,主以田假以贫人”,即田官将土地租借给没有田地的贫民。
但此时的“北假”远没有后来那般兴旺,反而处于时时刻刻的战事之中。
河套以南的地区由于秦国与匈奴的激战,一直战火连绵,已经持续了快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里,由于东胡的撤军,让匈奴在北假的战事越发地被动挨打。
蒙恬用兵,正如兵家四势中的“兵权谋家”,即“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蒙恬用兵讲究一个“正”,三十万秦军稳扎稳打,绝不会给匈奴任何大的机会。
秦军背靠整个大秦,拥有充足的物资与兵员补充,所以蒙恬从不犯险。
就以堂堂正正的大军,将匈奴一路从河南的打到了阳山,又从阳山打到了北假。
这一战从开春打到了寒冬,烈烈寒风之下,匈奴大军从北假溃败一泻千里。
进行了一年多苦战的秦军,终于拔掉了这颗钉子,将匈奴的主力击溃。
寒冬腊月还要攻坚拔寨,可想而知秦军面临的压力与难度有多么的大。
到了最后,就连蒙恬都披甲上阵,带领秦军攻击匈奴,用性命来进攻。
这是一场关于意志的比拼,双方谁松下了那口气,谁就会成为失败者被击溃。
秦军三十万大军齐上阵,将匈奴的十五万大军一举赶出了北假的要地。
从此之后,只要秦军重新将长城修建好,扼守长城关隘,匈奴就别想轻易地踏足这一片地方。
夜风更冷了,大片的雪花飘落。
匈奴十五万大军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了。
匈奴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全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失去了河南地、阳山、北假。
匈奴不得不远遁漠北,到漠北上讨生活,还有北面的山中,那样的日子完全没有办法与河南的相比。
在一座小山下,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头曼单于坐在篝火前,长吁短叹。
他叹息道:“东胡人毫无信义!东胡王、郑鹰,更是狼心狗肺的东西!不守信义,竟直接离开了!”
郑鹰率领军队离开已经过了快一年,但每当战事不顺利的时候,都会痛骂郑鹰与东胡王。
图尔啐了一口,说道:“单于,那郑鹰本就是无情无义的狗贼罢了,他与辽西郡郡守暗中通信,被东胡王发现,谋反不成还差点丢了性命,部族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也算罪有应得。”
牠顿闻言眉头紧锁,说道:“郑鹰将军的为人我不多作评价,但若说他背叛东胡与秦人私下里勾连想要谋反,我觉得不太可能,里面或许有什么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