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铭提着食盒走进了灵堂中,还为明远带来了食物。
“周奇和温邦那里怎么样?”
明远从蒲团上站起来,活动活动有些酸麻的双腿,问道。
曹铭打开食盒,想了想回应道。
“周大人和温大人写了亲笔信,请求郡中派出精锐,预计半个月内两郡精锐就能到,人数合计有八千人。”
八千人,每个郡四千精兵,这差不多是渔阳郡和右北平郡的家底了。
之前扭扭捏捏不愿意派出来,直到吃了大亏丢了脸,才不得不妥协。
“大人,方才我这儿还收到了一封地网兄弟送来的信,是朱儁先生给您的。”
曹铭取出信筒,恭敬地递给明远,说道。
“那位地网兄弟还说,大人您交代朱儁先生的事情,朱儁先生正在全力筹备,预计再有半年就能完成。”
明远取出了信件细细浏览一遍,立刻笑容满面。
“好!朱儁先生办的不错,辽东湾海军与勾连三郡的驰道,这么快就有眉目了!哈哈哈哈!”
曹铭眨眨眼,不明白明远高兴的点在哪里,问道。
“大人,我们地处大秦边疆,耗时费力组建海军作甚?再说那驰道,有什么作用?不就是宽阔一些,路面平整些么?”
明远悠然一笑,心情极好。
“曹铭你千万不要小看驰道,驰道在战时能将三郡的物资、兵马迅速运输到前线,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决不可小觑,至于那海军的妙用,日后你就知道了。”
喝了一碗热汤明远精神振奋,走出了灵堂,前往中军帐。
不过还未等明远回到中军帐,就见到了前来复命的谢康。
谢康前往淮阴县快三个月了,再见到他的时候,谢康比以前更加的消瘦,不过也越发的干练。
他低声说道:“属下无能,未能让韩信先生随我一起回来,请大人降罪!”
明远扶着谢康起来,说道:“本官之前跟你说过,韩信先生如果不想来辽西也不能用强,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你何罪之有?快起来。”
明远说不失望是骗人的,兵仙韩信若能加入他的麾下,辽西三郡将有质的飞跃。
待谢康将见到了韩信的前因后果都讲述完之后,明远也算明白了原因。
他不由得苦笑,光顾着一腔热情去邀请韩信,却忘了韩信这人本身就是反秦的。
韩信离开老家去投奔项羽、项梁,就是因为项氏一族在会稽郡,起兵反秦。
现在明远一大秦的侯爷,郡守,还是大秦皇族的皇亲国戚邀请韩信,韩信若是直接加入了辽西,那才是见了鬼呢。
明远叹息一声,说道:“尽人事听天命,你此行淮阴县做得好,没有丢本官与辽西的脸,先下去好好休息吧,待休整好了再继续奔走刺探情报。”
谢康办事稳妥周到,就说那一手修好了韩信家的大门,还留下了盘缠,就能让韩信对辽西留下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