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1年七月,李继迁正式上表宋廷,坦陈罪责,表示归顺。赵光义封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封为行军司马。
此后,只要大宋一勒李继迁脖子,李继迁便认怂,等大宋一松手,李继迁又撒丫子跑酷,然后跳脚大骂!宋廷再掐李继迁脖子,李继迁再认怂;如此反反复复。大宋搞得越来越烦;李继迁却越挫越勇!
再说李继迁认怂,得到喘息机会。伤疤好了,疼便忘了,不久,李继迁又不老实了。
公元993年,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向朝廷建议禁绝盐池,困住李继迁。几个月后,李继迁率边人四十二族一万余人,攻略环州,屠小康寨,边将大多被李继迁击败。
公元994年正月,李继迁迁徙绥州的百姓到平夏(宁夏固原),部将高文岯等,因为众人都不乐意去平夏,率众叛李继迁,失败。
李继迁恼羞成怒,又派军围堡寨,抢掠百姓,焚烧积粮,进攻灵州(宁夏宁武)。赵光义大怒,命李继隆为河西都部署,征讨李继迁。
李继隆、李继迁都是李家“继”字辈,却并不是一家人。李继隆是汉族,上党人,父亲是李处耘。
李继迁是西夏党项族人,原来姓“拓跋”,前面介绍过,唐太宗赐其祖先姓李,和李继捧是宗族兄弟。
两李决斗,孰胜孰败?
佐料:安守忠是安审琦的儿子,安审琦曾被后周封为陈王,因此,安守忠是位妥妥的官二代。但是安守忠性格纯朴厚重,简约沉静。
赵匡胤在称帝前,安守忠就和他很熟稔,赵匡胤即位后,对安守忠更加优待,而安守忠却更加谦恭、低调。
安守忠连年征战,守大宋边界近二十年,先后知辽州、易州、夏州、沧州、雄州等地。
公元991年,安守忠知雄州。一次,和属下、宾客宴饮,有军校叛乱,穿着甲胄手持兵器到了州门外,守门人仓促进来禀报。
安守忠却谈笑自若,从容地对在座宾客道:“这不过是喝醉了酒的狂徒罢了,擒了便是!”随即命护卫出门,擒获叛变者。部下很是佩服他的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