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高阳关康保裔的救援部队。可惜的是,范廷召不知道,更没有再坚持一阵!
原来,康保裔在高阳关,接到了范廷召的求援书。
康保裔是位血性男子,二话不说,立即率万人出关赶赴瀛洲增援。
由于契丹兵纵横边界境内,傅潜龟缩不抵抗,致使多地失守,隔断了高阳关通往瀛州的道路。
康保裔因此决定绕到契丹军后面,对辽军发起突然袭击,他一面率兵直奔瀛洲北,一面派人给范廷召送信,约他等候自己共同夹击辽军,不幸的是,由于范廷召和辽军遭遇,激战后溃败撤离了,并没有接到康保裔的书信,一以致错过了合兵一处的好机会,双打变成了单打!
对此,康保裔一无所知,仍然率军勇往直前。
康保裔抵达瀛洲西南裴村时,离瀛洲尚有二十里,哨骑报告,前面发现辽军,此时天色已晚,康保裔命令宋军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准备来日和辽军决战。
第二天黎明,康保裔出营观阵,突见营寨四周全是辽军,一夜之间,契丹辽兵竟将宋军营寨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宋军已陷入契丹兵的重重包围之中。
敌众我寡,左右部下建议康保裔率亲兵杀出重围。
康保裔毫不犹豫地拒绝道:“本帅自领兵以来,身经百战,谁见我退缩过?古人说:‘临难毋苟免’(这是《礼记》的的话,意思是,面对危难,不要苟且偷生),今日既然身陷重围,正是为国效忠之时,我岂能丢下将士们自己逃命?要走大家一起走,除此之外,有死而已!”
众将士见主帅慷慨激昂,顿时热泪盈眶,一齐振臂高呼,都愿跟随康保裔同契丹人决一死战。他们要让辽军知道,宋军不是吃素的。
康保裔望着这些可爱的部下,内心也很感动,但康保裔知道,此时可不是英雄相惜诉衷肠之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国的时候到了。”康保裔收回目光,蓦地在马上挥刀大喝道,“弟兄们,不怕死的随我杀敌去啊!”
康保裔一马当先,冲出大营,杀入敌阵,众将士见主帅身先士卒,都是争先恐后,发出一声声大吼,个个手持武器,气势汹汹地杀向辽军。
佐料:《宋史》记载,康保裔为人谨慎笃厚,谦和有礼,喜欢宾客。
康保裔善于骑射,飞禽走兽在他面前难以幸存。特别是在射箭方面,他有一项绝技,无人可及:他左手持弓,右手握箭三十枝,张弓搭箭,三十枝箭陆续射出,箭头和箭尾相连在一起,形成一支长长的箭杆,在空中飞行,最后一齐落地,让人叹为观止。
康保裔久经沙场,身上负伤七十多处。曾经借公款数十万犒劳军士,战死后,手下亲信卖古玩为他还款,赵恒知道后,下诏免除借款,并厚赐其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