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部兵力不足,一往无前的突击势头很快就被遏制住。张斌见所部大有斩获,再战下去只可能陷入被动,于是见好就收,主动退出战场,回到离长城口十六里的威虏军。当天宋辽两方的第一次交锋告一段落。
“铁林相公”重整旗鼓后,尾随张斌部向威虏军前进,中午时分,威虏军城便已经呈现在辽军眼前了。
此时,宋军主力在大将魏能率领下列阵城西,以抵挡由西北方攻来的辽军兵锋。
辽军先锋“铁林军”在“铁林相公”指挥下,直扑城西。当时威虏军城下,宋军调来的所有主力,加上魏能部下威虏军守军,总数在四万左右,并且主要部队都是骑兵。
辽军主力部队在六万以上,但主力都在后面。辽军先期到达威虏军城外的是先锋“铁林军”,人数并不占优势。
魏能所部前阵也是以骑兵为主,于城西列成大阵,秦翰和田敏所部分为左右两翼掩护魏能侧面。另以战斗力强悍的李继宣部为预备队。宋辽战史上罕见的双方骑兵,以集团军形势大规模正面交锋了。
宋军背城立阵,两侧及后背无忧,并处于守势。
辽军被张斌冲击一阵,心里一直窝着一口闷气,因此未等主力全部汇集,“铁林军”在“铁林相公”率领下,便主动从正面发起冲击,但宋军岿然不动。辽军一击不中,稍微退却,准备重振旗鼓再冲锋。
宋军主将魏能善于抓住战机,身先士卒,立即率领精锐部队对退却的辽军展开反冲击,在左右两翼的配合夹击下,双方混战在一起,魏能在激战中,一箭射杀了“铁林军”指挥官“铁林相公”。
“铁林相公”一死,“铁林军”缺少主要指挥官,迅速被宋军击破。当天,宋军射杀辽军主将一人,缴获铁甲马、兵器众多。继长城口张斌袭击后,宋军在威虏军城下取得第二次胜利。
佐料:魏能在“威虏军之战”中,很是雄壮了一回,可惜,魏能就像他自己的名字一样,“未能”在战场上善始善终。
公元1003年,边关一伙土匪作乱,推蕃僧为首脑,魏能和田敏、杨勋合兵一起,设伏攻击土匪,擒获了蕃僧。土匪趁乱攻威虏军城。魏能领兵抵抗,竟然败在土匪手中,吓得快速退回城里,后张凝领兵击溃了这伙乌合之众。
不久,赵恒下诏,让魏能、张凝领军分道入幽州、易州,以便牵制契丹的兵力,魏能畏缩不前,而且不能约束部下,致使官兵害民。
过后,移防定州,魏能自料无功,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口出怨言。朝廷知道魏能强横刁猾,不能再让他专任威虏军事,命綦政敏为定州钤辖,共同主持定州军事。
第二年,班师回朝时,魏能又因入城的先后顺序问题,与主帅孙全照发生了激烈冲突。
孙全照上书赵恒,陈述魏能率军不前,坐失战机,以及回师时军纪不整、不受管束。赵恒调查核实后,责授魏能为右羽林将军,出为巩县都监。
魏能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发生这样的巨变,让人愕然不解!公元1015年,魏能卒,享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