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赵恒受王钦若蛊惑,于公元1006年二月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位,启用王旦为相。
转眼将近两年过去,赵恒心中却一直闷闷不乐,他本以为自己英明神武,御驾亲征,签订合约,化干戈为玉帛,为后世建立太平盛世,立下了万垂不朽的功勋。
孰料自己竟成了寇准孤注一掷的棋子,成了寇准豪赌的工具,以前的那份自认为的荣耀,瞬间化为乌有。
王钦若作为赵恒肚里的蛔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挖空心思为赵恒振作精神出主意,想办法。
王钦若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分析,觉得赵恒内心肯定是不想打仗的。王钦若绞尽脑汁,终于拿定了主意。这也是王钦若形象猥琐,却能得到赵恒垂青的重要原因。
有次,王钦若单独奏对后,又缓缓对赵恒道:“陛下以澶渊之盟为忧,何不出兵取燕云十六州,一雪前耻?”
赵恒愕然道:“宋辽誓书,颁行天下,昭告臣民,息干戈,建太平,不过三年,朕岂能失信于天下?况河朔臣民,始免兵革,朕安忍兴兵,涂炭生灵?”
王钦若连忙附和道:“陛下仁慈,乃天下之福!欲彰显陛下威名,也不是没有好的方略!”
赵恒一怔,问:“哦,爱卿还有其他良策?”
王钦若道:“臣以为,唯有封禅泰山,才可以镇服四海,亦可向外虏示威!只是自古泰山封禅,应得天瑞和绝世稀有的祥和之事,然后才能施行。”
赵恒一下来了兴趣,反问道:“天瑞岂能说得到就得到的?”
王钦若故作神秘地道:“天瑞自然难以遂人愿,但是前代也有用人力做成的,关键是人主深信并且推崇,昭示天下,这和天瑞下降有何区别?天下臣民谁会怀疑?谁敢怀疑?”
赵恒若有所思,双手抚案,沉默良久,然后抬头看着王钦若,看着看着,仿佛觉得他脖子上的肉瘤都顺眼多了。
赵恒拍案而起,连声道:“有道理,有道理!”
赵恒在殿中来回踱步,猛然,他想到了宰相王旦,这可是一位端庄凝重的良臣啊!对于王旦,赵恒既敬重又有些忌惮。念此,赵恒不禁问王钦若:“王旦会同意吗?”
王钦若见赵恒已经认同,欢喜无限,献媚地道:“臣奉陛下圣旨和他说,他应该会同意!”
赵恒闻言,淡淡地道:“爱卿去办吧!”
王钦若心神领会。
几天后,王钦若找了一个机会,将赵恒打算到泰山封禅的口谕向王旦单独传达了。王旦感觉非常突然,口里“哦,哦”了两声,掉头就走既没有表示明确同意,也没有坚决反对的意思。
王钦若看着王旦的背影,心里连骂“老滑头”。
赵恒听了王钦若的奏报,更加有些拿不定主意,犹犹豫豫之间,赵恒信步来到秘阁,见龙图阁直学士杜镐一人在秘阁里低头看书,胡子花白,老态龙钟,仍然看得聚精会神。
赵恒心中一动,摇手止住随身内侍的喝责,徐徐问道:“老爱卿安好?”
杜镐似乎从书梦中惊醒,睁开混浊的双眼,才猛然发现皇帝站在眼前,吓得一个哆嗦,从椅子上骨碌滚下来,跪在地上,连称有罪。
赵恒摆摆手,一屁股坐在杌子上,又命内侍扶起杜镐,温言道:“老爱卿不必多礼,赐坐!”
等杜镐颤颤巍巍坐下,赵恒道:“朕有个疑问,想请教老爱卿!”
杜镐又起身答道:“陛下此言,折煞老臣!”
赵恒右手虚按,示意杜镐坐下,接着问道:“古人所传\u0027河图\u0027、\u0027洛书\u0027,是真实存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