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4年正月,仁宗赵祯做皇帝第三年,朝廷以御史中丞刘筠为知贡举(进士主考官)。三月,刘筠奏请以宋郊、叶清臣、邓戬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共计四百八十五人。
这是仁宗朝的第一届进士,实际是刘娥治下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刘娥非常重视。当时礼部奏宋祁为状元,叶清臣为榜眼,宋郊为探花。宋郊和宋祁是亲兄弟,宋郊为哥哥,宋祁是弟弟。
刘娥一看名单,觉得弟弟在哥哥前面,很不体面,因此特意擢升宋郊为状元,宋祁反而被降为第十名。但是宋祁应该对哥哥宋郊是服气的,因为宋郊已经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加上此次殿试的状元,他是连中三元的主儿!
刘娥让宋郊做状元,除了弟弟不应居哥哥之前的台面上原因,暗中难免有树立“连中三元”典型的意图,试想,仁宗第一届进士考试,就创造了一个“连中三元”的开门红,能不是好兆头吗?
宋郊、宋祁两兄弟俱以文章名动天下,而且同榜登第,殊为罕见,世人尊称他们为“大宋”、“小宋”。后来宋郊改名为宋庠。
这年,赵祯虚岁十五岁,皇帝的婚姻大事也提上了议事议程,九月,刘娥选中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为皇后。当时赵祯身边有位张美人,很得赵祯宠爱,赵祯想立她为皇后,刘娥不同意。
刘娥的理由是:“外戚之家,很少能以富贵自保,因此要选衰旧之门!”其实刘娥这个理由很难站住脚。
郭氏的父亲是郭守璘,母亲是明德李皇后的姐姐,郭家可以说是富贵昌盛人家,哪能算是衰旧之门?不过刘娥要这样说,赵祯也无能为力,只能服从,其实少年皇帝选皇后,太后参与其事,无非是彰显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已。
十一月,朝廷正式立郭氏为皇后。但是赵祯对郭氏比较疏远,一颗心全放在张美人身上。
好事刚完,坏消息又传来。
十二月初,北方边境传闻,辽国境内在举行大阅兵,无事为何无故举行阅兵?更加忧心的是,契丹朝放出风声,要在阅兵之后,辽主将狩猎幽州,契丹会不会假装游猎,乘势大举入侵宋朝?此时两国停战讲和已经二十年,朝廷人心惶惶。
刘娥、赵祯急忙召两府宰辅大臣垂询,大家都道:“准备粮食,训练军队,以备不测!”
唯有枢密副使张知白道:“不可!契丹与我国修好,时间并不长,如今他们有这个举措,无非是认为陛下刚即位不久,以此试探朝廷的动向,我们怎么可以先挑起事端?如果实在不放心,莫如以黄河决堤名义发兵防护河堤,他们不会防备!也不会引起双方误会!”
众议此计甚妥,不久,契丹果然返回,边境安然无事。张知白眼明如炬,为第二年上位宰相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