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又特意找到罗崇勋,警告他道:“宸妃诞育圣躬,如丧葬无大礼,后必有人受处罚,宸妃入殓时当穿太后服饰,并用水银驻养棺椁,否则,以后有祸事,莫说我吕夷简没有提醒你!”罗崇勋也很乖巧,立即照办。
出殡时,刘娥认为,棺椁和洪福院仅有一墙之隔,可以拆了宫墙,直接出丧。吕夷简听说后,又立即入宫请求面见刘娥,刘娥猜到了吕夷简的意图,派罗崇勋问吕夷简何事?
吕夷简道:“凿墙出殡,成何体统?李宸妃出殡,应该从西华正门出,再绕道进洪福院。”
刘娥听了罗崇勋的汇报,再派他出来责备吕夷简道:“怎么就你多事啊?”
吕夷简正色道:“臣位列宰相,国体大事不合法则,臣自当廷争,太后如果不答应,臣终不退出!”
罗崇勋来来往往传话三四趟,刘娥最终答应下来。
吕夷简目光长远,考虑周全,刘娥一点即透,从善如流,避免了以后的血雨腥风。
佐料:《宋稗类钞.卷一.遭际篇》比较详细记录了刘娥是如何找到李用和的,说明刘娥去寻找李用和是真心实意的。
李宸妃进入皇宫时十多岁,李用和才七岁,两姐弟临别,李宸妃将一个用皮革亲手编制的刻丝盘囊挂在李用和脖子上,拍着他的肩膀哭着再三叮嘱道:“你再苦再累,不能丢了这个皮囊,以后我好些了,就来找你,以这个皮囊为凭证!”李用和牢牢记在心里。
后来李用和流落在一个凿纸钱人家做佣人,每天将皮囊悬挂在胸前,从不离身。
一天李用和得了痢疾,奄奄一息,这家人眼看无法医治,竟将他遗弃在路边。一位宫内临时的仆役见他可怜,收养在家,又看他衣服褴褛,却胸前悬着一皮囊,心中一动,好奇地问他是什么东西。李用和感激她的救命之恩,全部实说了。
这位仆役一听,激动得要跳起来,原来她在宫内,曾受李宸妃委托,让她寻访弟弟,并对她并详细介绍了李用和的信物。
仆役解下皮囊,第二天入宫给李宸妃看,当时李宸妃已经生了仁宗,被封为宸妃。李宸妃见了皮囊以后,悲喜交加,向真宗禀报,真宗封李用和为“右班殿直”。
这个故事很凄美,但明显不靠谱。第一,皇宫内怎么会请外人做仆役?怎么保障安全?第二,李宸妃是在真宗死后十年才被封为“宸妃”的!故事里连这个基本常识也弄错了;第三,一位小孩挂一刻丝皮囊,恐怕早被居心不良之人夺了去,焉能留得长久?
相比之下,《宋史》说是刘娥派刘美和张怀德寻访到李用和的,应该更可靠得多。
再简单介绍一下李用和的为人,李用和虽然得到了赵祯的异常优宠,最后位列将相,但是能够小心谨慎,静默低调,远离权势,世论对他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