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4年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率兵攻李元昊的后桥堡,这下捅了马蜂窝,李元昊声称报仇雪恨,率兵攻打庆州,沿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统兵七百应敌,战于龙马岭,官军败绩。
环庆路都监齐宗矩、走马承受(皇帝亲派,特务身份,路级监察官员,位卑权重)赵德宣、宁州都监王文率军救援,在节义峰遭到李元昊埋伏,一战下来,官军又败,老齐被俘,很久才被放回来。赵祯只得下诏约束边境官军,不得擅自动武!
再说华州(陕西渭南)有张、吴两书生,考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眼看年龄渐长,华发渐生,听闻李元昊有窥视中原的野心,两人一合计,觉得前途远大。于是背弃祖先,相约投靠李元昊。
两人投奔李元昊后,舌灿莲花,贡献了几条妙策,李元昊大喜,留在身边顾问,日渐宠信,以后李元昊立国称帝,入侵大宋,大多出于这两人的鬼点子。
公元1033年,李元昊向西发展,攻占回鹘政权,前后两百多天,占领了瓜州(甘肃安西)、沙州(甘肃敦煌)、肃州(甘肃酒泉),河西走廊完全收入李元昊囊中。
公元1036年,李元昊改元“大庆”,用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等文臣谋划;用钟鼎臣主管文书;用成逋、克成赏、都卧、多多马窦、惟吉等武将主持军事;用野利仁荣主持蕃学(党项族学校)。
另外在国内设置十二监军司,分别委任当地豪族统领。黄河以北屯兵七万,防御契丹;黄河南盐州路(陕西定边)屯兵五万,防御大宋环庆、镇戎、原州;左厢宥州路屯兵五万,防御大宋鄜延、麟州;右厢甘州路屯兵三万,防御吐蕃、回鹘;贺兰山屯兵五万;灵州留守五万兵;兴州王府镇守兵七万,总共兵力达五十余万。
李元昊还挑选豪族中善于弓马骑射的五千人作为近卫军,名为“六班直”,每月发米两石。铁骑三千,分为十部。出兵时用银牌召部长面授机宜。
内政方面,李元昊在兴州设置十六司,总领全国政务。
为了完善党项族的各项制度,李元昊还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他在戎马倥偬之余,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之为“蕃书”。李元昊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翻译成蕃文,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
经过六年的经营,李元昊地盘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凉、瓜、沙、肃等州,王府仍设在兴州(宁夏银川),凭借黄河、贺兰山为天险,东接黄河,西界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各项制度也基本完善了,李元昊的党项政权已初具规模。
万事俱备之后,李元昊祭出了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