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首发劝谏赵祯立嗣后,朝廷各级官员闻风而动。先是并州通判司马光上疏,恳请赵祯建储。并且写信给范镇,要他以死相争。
接着翰林学士欧阳修上言,侍御史包拯、吕景佑、赵拚,知制诰吴奎、刘敞相继上疏力争,最后宰相文彦博、富弼上阵,劝赵祯早定大计,赵祯一概不听。赵祯难得犯倔脾气,本来嘛,你们都说我不行!说男人床第之事不行,谁不生气?
吵吵闹闹到公元1058年六月,文彦博罢相,韩琦被任命为宰相。此时司马光晋升为开封府推官。司马光有次入中书省,见宰相韩琦等道:“建储大事,诸公不早做打算,等到以后皇宫内出示半寸宽的纸条,指定某某为嗣君,天下谁敢怀疑啊?”
韩琦、富弼等宰相拱手庄重道:“我们敢不尽力吗?”
一天,韩琦奏事毕,乘机对赵祯进言道:“皇嗣,是天下安危之根本,前代多次祸乱,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陛下应为宗庙、社稷考虑,在宗室中选择贤良者。”赵祯“王顾左右而言他”。
不久,曾公亮、张昪、欧阳修都极力进谏,赵祯都没有明确答复。
公元1059年,包拯为御史中丞,进言道:“东宫多年虚位,天下人忧心忡忡。世间万物皆有根本,太子就是天下的根本,不立根本,祸莫大焉!”
赵祯反将包拯一军,问道:“爱卿打算拥立谁?”
包拯何许人也,哪能上这个套?他镇定地回答道:“臣本来就是才不配位,之所以唠唠叨叨请立太子,是为万世宗庙着想。陛下问臣拥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年近七十,又无儿子,并非邀后福!”
赵祯可能也觉得话说重了些,转阴为晴道:“后宫已有身孕者,等等再说吧!”
第二年,赵祯的第十一女降生,赵祯的希望又转化为失望。
公元1061年六月,司马光升为知谏院,入对,进言道:“臣在并州为通判时,曾经三次上书,不知陛下记得吗?”
赵祯沉思良久,突然抬头道:“莫非是选宗室为皇嗣吗?这是忠臣之言,一般人不敢谈及罢了!”
司马光恭维道:“臣冒死进谏,以为必死,没想到陛下从善如流!”
赵祯谦虚地表示:“这有什么关系,此事自古都有啊!”
此次君臣对话虽然一团融洽,可是并无实际性进展。但赵祯的内心明显有所松动了。
司马光见缝插针,再上疏劝谏,同时请宰相韩琦再添一把火。刚好江州知州吕诲也上疏谏言。韩琦拿着两人的奏章,同时怀里揣着《汉书.孔光传》去觐见赵祯。
韩琦手捧《汉书·孔光传》对赵祯道:“汉成帝没有子嗣,册立弟弟的儿子为太子。汉成帝只是中才之主,尚且能够做到为天下考虑,陛下圣明,福泽天下,有什么难办的呢?”
韩琦说完,又将司马光、吕诲的奏疏拿出,读了一遍。
赵祯沉默一阵,突然道:“朕久有此意,爱卿看谁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