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道:“那么事情很明了了,一定是禁卫和都虞候有怨仇,所以诬告都虞候,为今之计,应该立即把这禁卫诛杀,以安众心。”于是文彦博传令,把禁卫押至军营辕门斩首。
随后,文彦博又挫败了富弼的政敌利用赵祯得病,攻击富弼的阴谋。二月,赵祯病愈后,文彦博、富弼等人才从大庆殿回家。赵祯得病期间,京师吏民担心害怕,文彦博、富弼等人老成持重、小心谨慎,全权处理朝政,总算度过了危机。
十二月,刘沆被罢免宰相。
1057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打击不正文风,受到学子攻击。尽管如此,但是欧阳修在这届科举考试中,录取了很多历史牛人,比如苏轼、苏辙两兄弟;南丰曾氏四兄弟:曾巩、曾布、曾牟、曾阜;理学开创者张载、程颐;以及章惇、吕惠卿、等等,堪称千年龙虎榜。
这一年,同时也实行了新的殿试制度,即所有参加殿试的都被录取为进士,不再淘汰。
1058年、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倡改革,这年王安石三十八岁,正式登入历史舞台。后来王安石当政,改革变法,这封万言书为发端。
1059年三使司张方平被包拯弹劾贬知陈州;宋祁继任后亦被包拯弹劾,被贬为知郑州;包拯继任三司使,却遭到欧阳修弹劾,说包拯“蹊田夺牛”。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了啊!
欧阳修是什么意思呢?欧阳修责怪包拯弹劾三司使,自己却做了三司使,就好比别人家牛践踏了自家田,而你包拯把他的牛夺走了,没有瓜田李下的嫌疑吗?
包拯几乎弹劾了别人一辈子,到头来竟然自己被弹劾,而且弹劾者是位大咖,包拯无话可说,只好回家避嫌,不去就职,赵祯不允许。
佐料:欧阳修(公元1007—公元1072),字永叔,庐陵人(江西吉安)晚年先号“醉翁”,后改号为“六一居士”。
欧阳修四岁丧服,母亲郑氏守节育儿,家贫,用芦苇在地上教他识字。欧阳修聪明敏悟,过目不忘。偶尔接触到唐朝韩愈等人文章后,醉心古文,进士及第后,更以文章名冠天下。
但是欧阳修性格耿介,说话率直,见义勇为,不仅怼了包拯,还曾劝仁宗罢免狄青的枢密使,以保全狄青的名声。
然而朝中小人视他为仇敌,好在仁宗赏识他,虽然屡遭罢黜,却是退一步,进两步,逐渐做到了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有意思的是,“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知开封府”都是包拯先担任过的职务。
公元1060年十一月,欧阳修被任命为枢密副使,进入执政行列。包拯却慢了半年,于公元1061年四月才担任枢密副使。
公元1061年,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这是他在官场的最高职位。不久仁宗驾崩,英宗即位,欧阳修紧跟宰相韩琦步伐,在争论英宗父亲名分问题和韩琦高度一致,受到攻击,多次请求退出朝廷,神宗即位后,贬职地方。
公元1071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居颍州(安徽阜阳)。公元1072年闰七月,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八月,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可以说是大宋文坛的第一领袖。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其中,王安石得到了他的极力推荐;曾巩是他的学生;苏洵的文章因为欧阳修的推荐,士大夫争相传颂;苏轼、苏辙是他录取的进士,所以说欧阳修是宗师级别,并不为过!